时值清明,在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新增的1468位英烈名录中,25岁的陈桂民永远地定格在那泛黄的照片之中——他与战友们的阵亡通知书,曾寄给了一对“名誉家长”:梁思成和林徽因。
当年轻的网友翻出这些尘封已久的家书时,评论区被这样一句话刷屏:“原来英雄也会担心家人哭泣,故而才将‘遗言托付给陌生人。”
1938年的昆明雨夜,梁思成夫妇循着小提琴声推开一扇门,屋里是一群空军学员。
这群年轻人,后来被当作他们的“编外家人”:在毕业典礼那一天,将他们充当“名誉家长”,在牺牲之后把遗书送至了梁家。
“编外家人”用以描绘这些年轻人与他人特殊的情感联结,“名誉家长”这一称谓更鲜活地体现了,他们在毕业典礼上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借“牺牲之后”这样的表述,精准点明了后续事件发生的特定时间。
陈桂民阵亡时,林徽因正重病卧床,她攥着通知书写下《哭三弟恒》:“而万千国人像已忘掉,你死是为了谁!”
如今,年轻人从这些家书里读懂了英雄的柔软——他们不敢告诉父母自己在前线,却把最后的牵挂托付给一对建筑师夫妇。
在山东龙口的常伦庄村,23岁便英勇牺牲的抗日英雄任常伦,他的名字已然成为乡村振兴进程里的重要“钥匙”。他那坚定且坚韧的事迹,一直激励着后人,给乡村的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与此同时也变乡为村建设中不可缺少的核心要素。
村里种植了广袤的“英雄梨”,游客跟着VR地图重走他战斗的山路。00后主播在抖音直播销售水果时,总会捎上一句:“这梨树长在英雄流过血的地方,特别甜!!”
当年烈士用命守住的土地,如今老乡们用电商和文旅让它焕发新生。有网友调侃:“这波操作,任常伦看了都得点赞!”
“爸,等我带着军功章回来”——李征明1952年从朝鲜寄出的家书,正在抖音被百万年轻人接力诵读。
手绘漫画搭配幽默文字,这位23岁的烈士所写的“朋友圈式家书”,让00后们直呼破防:“原来英雄也喜爱斗图呢!”
”铜陵市推出的全媒体诵读活动更绝,用AI复原了牟敦康飞行员的声音,当他生前写的“要在胜利中看到胜利”从手机里传出,弹幕瞬间被“这盛世如你所愿”淹没。
在遵义见义勇为主题公园内,43位牺牲者的名字被刻在智能纪念碑上,只需扫码便能看到他们的故事。深圳建辉基金会开展了一个“英雄守护计划”,利用人脸识别技术,为见义勇为者建立数据库,一旦有人受伤,便可立即触发保险赔付。00后程序员小王在参与开发时说道:“之前觉得英雄离我们颇为遥远,如今在敲代码之时,总仿佛在与他们的数据进行交流。”
这届年轻人祭扫玩出新花样:有的人利用游戏引擎,搭建起了一座“元宇宙纪念馆”,还给牟敦康飞行员的战机精心制作了3D模型;另外一位00后的插画师,把鹿鸣坤和朱锦翔的战时爱情故事画成了漫画,转发量很轻松就超过了百万。
最绝的是某高校搞的“数字家书”活动,学生们用ChatGPT分析英烈书信的情感值,发现出现最多的词不是“牺牲”而是“希望”——原来英雄们最放不下的,是没来得及见的明天。
结尾互动
#穿越时空对话#如果让你给陈桂民们回一封信,你会写什么是告诉他“现在战斗机比当年快10倍”,还是拍张重庆夜景说“这盛世比你想象的更魔幻”?欢迎评论区分享。
参考资料:
遵义发布:《今天,向英烈致敬》
铜陵台:《“赓续・2025・清明祭英烈”红色家书全媒体诵读活动开始啦!》
中国青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