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而不是武器”,俄乌战争再次验证了这个真理。俄罗斯每一次换将,乌克兰都遭遇了巨大损失和失败。
战役的失败,也必然源于战略战术的失败,而人和组织指挥系统,才是战略战术成功的基本因素。
乌克兰从气势如虹的九月大反攻,到现在巴赫姆特遭遇围歼,被动挨打,从强势进攻方,再次沦为被动守势方,其战略战术上,必然存在巨大的失败与失误。
俄罗斯阻击大反攻,处在绝对的劣势逆境中,却最终反败为胜,战局大逆转!这是人的因素所决定的,而不是信息、装备、和兵力上的优势。
俄军阻击大反攻,反败为胜的两位大将军, 拉平上将和苏洛维金总司令
俄罗斯与乌克兰内部军事组织结构,都十分庞大和复杂。
俄罗斯军事组织结构:是由车臣、瓦格拉,“卢顿扎赫”四大行政军事集团,白俄联军,外国盟军,俄罗斯中央军集群,各大军事保障单位,形成的一个庞大军事组织。
这些军事组织的行政级别,大都在苏洛维金大将之上。
应对即将发起的超大规模战役,唯有国防部长和总参挂帅坐镇,才能令行禁止,才能形成协调、高效、一致的组织指挥系统。
乌克兰的军事指挥系统: 其组织结构是由美国、北约、欧盟、雇佣军、基辅、乌军方组成。
乌军方能指挥得动哪一方?这样平级而又复杂掣肘的组织指挥系统,又怎能不导致大反攻的失败?
从下图2,乌联军5次被俄军牵着鼻子转的战略战术,就可以看出,乌克兰的军事指挥和组织系统,是存在巨大的缺陷。只是他们谁都无力改变而已。
以至于在大反攻时,占据了绝对信息、装备,人员优势条件的乌克兰,最后都打成了败战,被俄军反包围。
俄罗斯的军事组织指挥系统,一直在随战场需求变化而变化。
不同阶段,不同战略目标,不同战术,不同战场环境,决定了不同的将帅人才。其军事指挥系统的轮换模式,也为俄罗斯培养了大批具有实战经验的将帅。
俄罗斯每一次“临阵换将”,乌克兰都会遭受巨大损失或失败。乌克兰每一次都吃不透、俄换将后新的战略战术。
俄罗斯这一次的“临阵换将”,是最高级别的换将。建立了统一、高效、协调的组织指挥系统,也意味着战争的规模与层级远超于以往。
国防部长与俄罗斯武装力量总参谋长,亲自挂帅坐镇,陆军总司令、空天军总司令,均任命为副总指挥,看似降职却实为升任。
大战在即,决定双方的成败输赢,仍然不是武器装备,而是人事行政组织的协调统一和高效!
俄罗斯又一次“临阵换将”,也预示着俄乌战场的超大规模战役,即将发起,甚至是最后的一场大决战。
俄罗斯的顶级换将,不知是否又会成为乌克兰的大遭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