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招牌换成董明珠这事儿,真不是换个门头那么简单。你去街上溜达一圈,红底白字"董明珠健康家"六个大字杵在那儿,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新开的养生会所。但仔细想想,这波操作可比网红奶茶店搞联名刺激多了——毕竟人家联名是贴logo,格力这架势是要把创始人焊死在企业基因里。

这事最绝的是,隔壁美的方洪波天天忙着拆自家广告牌,海尔张瑞敏退休时恨不得把办公室门牌都卸下来。反观董小姐,直接把个人IP做成企业门面。要我说,这哪是品牌升级,分明是活生生把百年企业往个人工作室的路子上带。
但真把锅全扣在董明珠头上也不公平。格力现在最大的尴尬,是守着空调市场当土财主,眼睁睁看着海尔卡萨帝抢高端,美的COLMO玩套系,自家搞个"明珠羽童"直播间还翻车。转型转得七荤八素,最后发现最值钱的还是创始人这张脸。
这操作像极了县城首富开连锁餐馆,结果发现顾客只认老板亲自炒的那盘辣椒炒肉。

看看财报就明白,格力现在九成营收还挂在空调上,多元化搞得像撒胡椒面。手机造了六代没见影,新能源车蹭热度蹭到腰斩,智能装备喊了八年还在厂区里打转。这时候把董明珠三个字挂出来,跟微商在朋友圈刷屏"跟着董姐干"的土味海报有啥区别?都是流量饥渴症晚期的临床表现。
更诡异的是渠道改革这出戏。当年靠着经销商铁军打天下,现在线上渠道崛起,经销商体系反而成了负资产。去年搞出河北总代倒戈的闹剧,今年又和山东经销商对簿公堂。
这种时候不想着重建渠道信任,反而搞个人崇拜式装修,活像感情破裂的夫妻不去民政局,跑去纹情侣纹身。

其实企业绑定创始人这事儿不新鲜,但人家雷军敢把名字写进公司,是因为小米真在造车;董大姐名字挂满专卖店,卖的却还是二十年前的老三样。
这波操作最讽刺的是,专卖店里摆着的"明珠空调",和十年前"掌握核心科技"的广告词放在一起,简直是对格力技术立企初心的黑色幽默。
要说格力真没救也不至于,隔壁海尔从砸冰箱到做生态品牌,美的从电风扇厂干到工业技术集团,都是教科书级的转型。但人家改的是里子,格力现在改的是面子。
把创始人IP当救命稻草,本质上和老太太把养老钱全买保健品没区别——都知道不靠谱,但架不住实在没别的指望。

说到底,格力现在缺的不是董明珠的招牌,而是敢革自己命的狠劲。当年能顶着压力搞全员销售,现在怎么就放不下空调老大的架子?真要玩个人IP,学学老罗直播带货不丢人;想转型高端制造,闷头搞研发比换门头实在。
现在这出戏,活像过气明星硬要买热搜,除了粉丝自嗨,路人看着都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