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丨H
每天吃三顿饭,看起来很简单,但实际上对咱们的身体健康和寿命有很大影响。
从古至今,关于饭量与寿命的关系一直存在争议,有人秉持“能吃是福”的观念,认为胃口好、吃得多是身体健康的象征;也有人提倡“少吃多滋味”,认为控制饮食、细水长流才是养生之道。
而关于吃饭少能活大岁数的言论也让很多人信服,那么,少吃真的能让我们活得更久吗?
少吃与长寿的关联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将目光聚焦于饮食与寿命的关联性,其中,“少吃”这一概念引起了广泛关注,得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少吃点东西能帮助实验老鼠活得更久。
这项发表于《科学》期刊的研究显示,将小鼠的卡路里摄入量减少三分之一,相当于人们常说的“七分饱”,它们的寿命可以延长10%以上。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老鼠代谢最旺盛的时候给它们吃东西,再减少点食物量,结果它们的寿命能增加差不多35%。
这个发现就像给寿命加了加速器,真是太让人高兴了,这项研究成果引发了人们对“少吃”益处的深入思考,难道仅仅是减少食量,就能如此显著地延长寿命吗?
为此,研究人员开始对人体进行相应的实验,以便对这一观点进行更深入的证实,研究团队开展了一项大规模的试验。
他们招募了数百名健康志愿者,并将他们分为两组:一组保持正常饮食,另一组则每天减少14%的卡路里摄入,相当于“八分饱”的状态。
经过两年的跟踪观察,研究人员发现,限制热量摄入的参与者在多个方面都表现出明显的健康改善,他们的心情更舒畅,生活更愉快,记东西变好了,得心脏病的可能性少了,体重也控制得不错。
此外,他们的体内炎症水平和氧化应激水平也显著下降,这些都预示着更长的健康寿命,这些研究成果似乎都在指向一个共同的结论:少吃,真的可以让我们活得更久、更健康。
但在欣喜之余,我们也需要理性看待“少吃”这一概念,避免陷入误区。
少吃并非单纯的节食
“少吃”并非意味着过度节食,更不是让我们忍饥挨饿,关键是要限制整体热量,同时确保饮食营养全面,许多人误以为少吃就是吃得越少越好,甚至采取极端的节食方式,这不仅不利于健康,反而可能适得其反。
真正的“少吃”应该是一种科学的饮食方式,它要求我们在控制总热量摄入的同时,也要保证摄入充足的营养物质,以满足身体的正常需求。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科学地“少吃”呢?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七分饱”或“八分饱”是比较理想的饮食状态,吃到差不多的时候,感觉不那么饿了,咱们就停下来别再吃了。
科学的“少吃”只是健康饮食的一部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要注意一些习惯,比如戒烟戒酒、不要长时间久坐,多出去走走,可以尝试如太极拳这样的运动等。
在日常饮食中,建议摄入涵盖谷物、蔬菜、水果、肉类、蛋类、奶类、豆类等多种食物类别,多吃各种食物,才能摄取到身体所需的多种营养,保持健康活力。
最重要的是要保持一颗良好的心情,整日想这个想那个,给自己心里找气显然是不行的,要学会放松心情。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