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甚至更长时间维持肾功能稳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却有90%的患者是这样的结果。在我国最终进入到尿毒症的人基本上占到所有肾病人群的10%。也就是10个人有1个进入肾衰竭终末期。
我们在关注这1个肾友为什么会发展尿毒症的同时,更需要学习的是如何维持肾功能,保持肌酐等毒素低水平,不进入肾衰竭终末期的方法。
其实最重要关键的一点是:在肾病早期进行“有效干预”。
大多数肾病患者在发现病情时都比较轻微,处于早中期阶段,不伴有肾功能损伤。道理很简单,肾功能越好越稳定,治疗后恢复速度和程度也会也会越快越好,尿毒症风险越低,一辈子不会透析。
所以在早期这两个字很关键“有效”治疗。
肾病“有效”治疗的标准有哪些?
看两点:
一是缓解消除如水肿,乏力,恶心等等,
二指标稳定好转。比如尿蛋白3+降到1+,潜血3+到1+,血压稳定在130/80以内,肌酐从350降到230了。
这都是有效治疗了,并不是说完全恢复。对于肾炎,肾综类型早期实现临床治愈不难,比如尿蛋白,尿潜血转阴达标。但对于肾病3期后的患者,肾功能损伤了,要完全恢复指标难度较大,也不现实,只要病情是在稳定后且明显好转,且一直向好的方向发展,就是有效治疗。
注意,这些治疗结果是可以经过时间验证的,比如尿蛋白,潜血转阴后,至少半年内没有反复,1年内都稳定,这才是“有效”治疗。
只要达到有效治疗,基本上没有人会在5年内进入透析,(排除发现时就已经严重肾衰竭、尿毒症的患者)。
相对来说,肾病3期后尿毒症风险比1-2期更高一个层级。
所以肾病早期的干预治疗就不多说了,主要是肾病3期之后的治疗重点,来仔细讲讲!
肾病的有效治疗包含三个方面,每个方面之间互相影响,是维持肾功能持久稳定的额关键。
第一点:诊断清楚,有效治疗第一步
有一半患者因为诊断不清,就一直在稀里糊涂的用药,还有一部分人到3期了,都没有诊断出来,没有发现,可想而知病情自然会越来越重。
针对肾病病情病理的诊断,除了肾穿刺,结合以上经验,还有很多检查可以辨别。比如尿蛋白组分、淋巴细胞亚群、免疫十项、KM-1肾损系列,igg4的检查等等。
肾病3期,竟有超过70%的人没有确诊?
都说肾脏是“沉默的杀手”,但这些太沉默了吧!其实说的并不是完全没有发现肾病的人们,而是已经诊断了肾病,但是期间病情在悄悄进展,却没有完全发现,采取有效应对措施的额情况。
没症状就等于不严重?就是肾功能没恶化?千万别这么想了!
《柳叶刀》近期发表了一项最新研究数据,表明:我国CKD3期的慢性肾病患者中,超过70%没有及时确诊!
数据纳入了3万5千多例3期患者,至少有20%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在30-59之间。未确诊的3期患者比例高达68.7% ~ 72.8%。
而对没有诊断的患者后续追踪,发现只有9.3%的患者在定期复查后得到了诊断,诊断时间为18.1个月,也就是一年半后才发现。
相对来说,没确诊的人群中老年患者占比大,女性比例高。
这些患者没有合并症和基础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等等情况。所以说病情进展速度相对慢,“无”症状更容易放入忽视,殊不知病情在悄悄进展。
当然肾病早期(1-2期)的知晓率低更是导致肾病3期不易被诊断的原因之一,这部分人是一发现病情就比较重了。
所以无论是已经诊断肾病但没发现进展,或者压根就没诊断肾病但已经在损伤的情况,都会耽误有效和进一步的治疗,导致肾衰风险高。因此诊断和治疗同样重要。
第二点:全面系统的治疗,是阻止肾功能恶化的关键
诊断的更清楚也是为了治疗的更全面。肾病的发展是多面发展的,且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肾病3期后系统的治疗:
一是对基础病的控制,比如糖尿病,高血压,痛风,狼疮等等。
二对免疫损伤的恢复改善,避免病情反复。
三对肾脏血流的改善,修复改善肾脏细胞的血氧供应环境。
联合中西医药系统的去改善受损肾功能,是延缓肾衰竭最为关键的一点。同时预防电解质紊乱,心衰、贫血等严重并发症出现,可大大降低尿毒症及透析风险。
第三点:日常管理到位,事半功倍
诊断明确了,用药到位了,后期的管理跟上,基本上多数人病情是也可以维持数年稳定,哪怕进展也是正常的可接受程度的进展。
日常管理尤其是饮食,要注意营养结合,清淡为主,同时做好运动,强身健体,改善一些不良的习惯比如吸烟喝酒,熬夜肥胖等等。定期做好复查,病情稳定并不是太难,离尿毒症透析会更远。(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