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推动碳中和的大背景下,电化学储能技术正蓬勃发展,加速钠离子电池的研发与应用对我国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钠离子电池以其独特的优势,为解决能源存储和应用的难题带来了新的可能,逐渐成为绿色出行行业研究和应用的热点,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那究竟什么是钠电呢?它到底有哪些特点?今天,小编一篇文章带你彻底读懂钠电!!
什么是钠电池
钠离子电池和锂离子电池一样,都主要是由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集流体等构成。两者均为嵌脱式二次电池,工作原理都是“摇椅式充放电”,依靠离子在正负极之间往返嵌入和脱出实现充放电。
钠电池的技术优势
(1)资源丰富。钠是地壳中含量丰富的元素之一,其储量和分布远高于锂,不会受地缘政治或资源短缺的影响,从而在成本上具备显著优势。钠的开采和提取成本低,供应链稳定性高,不易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
(2)快充和倍率性好。相同浓度的钠离子电池电解液比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具有更高的离子电导率,同时钠离子在极性溶剂中具有更低的溶剂化能,使其在电解液中具有更快的动力学性质,具有更高的电导率。
(3)安全性更高。钠离子电池的热稳定性高,热失控温度较高,在高温和过充条件下表现更加稳定。因此,钠离子电池在储能和大型电池组应用中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优势,有利于减小爆炸和火灾的风险。
(4)优越的低温性能。相比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在低温环境中的性能衰减较小,适用于寒冷地区的应用场景。低温性能的提升使其在高纬度地区的储能系统、户外设备等应用中具备独特优势。
钠电池的分类
当前市场上已经有一些钠电相关的产品,就像大家比较熟悉和了解的锂电,依据材料的不同分为三元锂、锰酸锂和磷酸铁锂三种类型,钠离子电池亦是如此。根据其正极材料的不同,主要分为层状金属氧化物、聚阴离子化合物以及普鲁士蓝/白类化合物三大体系,且每种体系均展现出独特的性能特征。
层状金属氧化物作为钠离子电池的一种关键正极材料,以其较高的能量密度和出色的倍率性能著称,但由于结构稳定性较差,电池的安全性较低。
聚阴离子化合物则以其卓越的稳定性、良好的循环寿命以及较高的安全性而备受瞩目,尽管其倍率性能和比容量相对较弱,但通过合理的手段仍能有效提升其电化学性能。
至于普鲁士蓝/白类化合物,它们具有高能量密度、优异的倍率性能以及低廉的成本,但由于成分具有潜在毒性,可能带来环境污染问题。
总的来说,钠电的三种常用的正极材料体系综合的表现如下。
安全性:聚阴离子化合物>普鲁士蓝/白类化合物>层状金属氧化物
重量能量密度:层状金属氧化物>普鲁士蓝/白类化合物>聚阴离子化合物
体积能量密度:层状金属氧化物>普鲁士蓝/白类化合物>聚阴离子化合物
循环寿命:聚阴离子化合物>普鲁士蓝/白类化合物>层状金属氧化物
钠电池适用场景
钠离子电池虽然在充放电速率和能量密度方面稍逊于锂离子电池,但相较于当前市场上主流的铅酸电池,还是展现出了显著的优势。钠离子电池重量更轻,比能量更高,不仅续航里程有所提升,循环寿命也更长。这些特点使得钠离子电池特别适合于两轮、三轮电动车的发展领域,能够极大地改善这类车辆在使用中的痛点,有效缓解动力及续航方面的焦虑,为用户带来前所未有的骑行体验以及更长久的使用寿命。特别是对于追求强动力、超续航、长寿命和更高安全性的年轻用户,以及外卖员、快递员等特殊职业群体,钠离子电池无疑提供了一个更为出色的出行解决方案。
此外,钠离子电池还具备大规模储能能力和环保特性,这使其成为太阳能发电站、风能发电站等可再生能源设施的理想储能选择。
钠离子电池作为新能源技术领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其研究与产业化进程正持续加速推进。随着商业化步伐的加快,钠离子电池相关的产业链将迎来进一步的完善与发展,预示着这一技术将在未来的能源领域中扮演更加举足轻重的角色,为实现绿色、可持续的能源供应目标做出积极贡献。
面对市场上日益丰富的钠离子电池产品,消费者在选择时也需仔细甄别各类材料体系,确保挑选出性能更高效、使用更安全的钠离子电池,享受更加畅快的出行体验!
山东快驴科技 短距离绿色出行科技综合服务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