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难过年年过。外有有序打压,内有无序竞争;上市预期降低,投资融资陷入低潮;政府收入下降,对半导体的投入大幅削减;大公司裁员,小公司亏损——中国半导体又度过了艰难的一年。但是,就像冬日也有暖阳,2024年依然有人奋斗出了精彩。
D总是半导体产业少有的女性创始人,也是我的邻居。这几年我们交流很多,无论从朋友的角度还是从产业的角度来观察,D总的奋斗史都让我对创业不易,成功不易,但奋斗就有回报有了新的认识。
D总原来在国际大公司做CTO,执掌国际公司研发之牛耳,在行业里声名显赫。按D总获得的成就,早就有条件躺平或者在异国享受奋斗的回馈。但是当创业的机会出现后,D总离开打拼了二十多年并取得巨大成就的舒适圈,孤身一人回到国内创业了。
D总创业第一关是个人的转型,从之前的技术大牛向管理者转型,现在她的大部分时间要用在融资、管理和客户沟通上。D总的第二关是融资,初创企业最大的任务就是融资。现在外部环境不好,行业竞争加剧,初创企业的融资难度加大,D总要不断与投资人沟通。
角色的转变让D总过上了997白加黑的生活,上班下班两头不见太阳,周末时间基本在出差。在D总回国创业的前一两年,到了周末我们还有时间一起聚聚,现在D总基本没有周末时间。
一个女科学家做出这么大的改变来创业,又遭遇这么严峻的考验,作为她的朋友同时也是创业者,为她的创业强度感到心疼,曾经一度担心她能否克服这么多困难。
人的适应能力是惊人的,经过这几年的历练,D总不仅没有被压垮,还游刃有余地适应了新挑战。一次会议上D总做主题演讲,看着她云淡风轻,意气风发地对着一干大佬指点江山,怎么也看不出不久前她还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技术大牛,更看不出超负荷工作的疲惫。这大概就是奋斗的力量吧。
付出就有回报,D总的产品已经获得客户的高度认可,企业营收在逆境中快速成长。D总的项目受到投资人和上下游合作伙伴的高度肯定,现在有好几家资本要求入股。
E总是芯篮会的球友,之前在大厂做高管,后来主动离职去追逐创业梦想。E总的公司不算大,十几个人,属于小而美的类型。经过一番拼搏,E总的公司也已经走上正轨,营收和利润持续增长。
大环境如此艰难,每个人都压力重重,E总创业有成,自然成为球友们调侃打趣的对象。不过E总的艰辛是肉眼可见,自从创业之后,重度篮球热爱者E总很少有机会来打球了,原来的球场大腿现在沦落到开场就体能不足。不过创业的E总痛并快乐着,虽然大腿变软,上篮不进,但情绪高昂,笑声不断,精气神和原来在大厂时判若两人。
E总是第一次创业,在现在的行情下,能取得今天的成绩殊为不易。芯篮会创业成功的球友有很多,正是一个个球友创业成功,激励着E总们勇敢地跳出去创业。也正是球友们的相互帮助,E总的公司很快走上正轨。
中国这么大的市场,半导体这么大的产业,现在创业的条件这么成熟。只要你有足够多的积累,又足够努力,成功并不太难。人人都说选择大于努力,既然已经选对了半导体这个黄金赛道,就要明白在半导体产业里是努力大于选择。
F总是个跨界创业者,带领上市公司从光伏成功切换到半导体产业。这个过程说起来轻松,做起来千头万绪。通过F总没白没黑的奋斗,公司转型特别成功,今年业绩增幅很大。在光伏、半导体哀鸿遍野的情况下,一个从光伏转型半导体的企业,反而比很多一直在半导体圈里的企业做得更好,F总转型成功的经历足以写入商学院的教材。
F总转型成功的原因很多,积极融入产业应该算一条。自从他进入半导体圈后,我们交流很多。芯谋这边的半导体活动,F总只要有空就会出席,积极地和同行沟通交流。很短的时间里,F总就从光伏圈大佬切换成半导体圈大佬。产业里和F总交流过的朋友对他评价都很高,自然F总收获了很多新朋友。
F总天生创业人体质也是成功的原因之一。F总人很年轻,企业经营得很好,难得的是尽管已经是身价几百亿的大富翁,但是拼劲十足,每天飞来飞去,不停拜访客户,没看出一丁点的成功之后的懈怠。
现实中有多少人在非常成功之后,还能虚怀若谷、尽其所能地广交朋友;还能克服懒惰和享乐,持续不断地努力奋斗?创业成功的秘诀大概就是如此吧,一方面把朋友圈做得大大的,一方面要持续努力永不懈怠。
结语
行业调整期,有人处境艰难,但也有很多人在逆境中取得成功。寒暑交替,四季轮换,是不可避免的自然规律。不论遭际如何,寒冬里更要心怀光明,更要相信奋斗的力量。中国半导体依然是一个充满机会的赛道,可能再多交一两个朋友,再多一份努力,再多一点运气,成功或许就会悄然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