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阿彬
编辑丨砚台纪实
前言
伴随着我们的互联网一步一步的进步,现在大部分人因为方便快捷,所以都喜欢在网上购物。
然而,当我们于网络上购置物品之际,便会出现“先用后付”的提示。
紧接着,在我们浑然不觉的时候,系统就自动开启了先用后付功能。
虽然乍看之下,“先用后付”这一功能似乎能给我们带来极大的便利与保障。
但是我们不知道的是支付的快捷和购买物品的便利背后隐藏着众多潜在风险。
当先用后付在我们不直觉的时候支付,从而我们也忘记付款,最后逾期有可能还会导致我们的征信报告上面出现欠款的金额。
最终在消费者的反映下,这一事件被央视曝光。
为什么许多人都说“先享后付”是套路呢?
先用后付的套路
人们当在网上购物的时候,看见“0元购”以为是真正的“0元购”,大部分人都会想这个平台这么好,可以免费买东西。
其实这个“0元购”并不是真的“0元购”,在我们的国家,它代表的是一些平台上为了可以让消费者可以购买更多,从而促进消费。
因为资本家就是想营造这种的销售策略,让我们可以“0元”先购买看上的物品,而且我们不需要输入密码,也不需要刷脸,直接就可以自动支付。
然后我们等到快递把物品送到家的时候,只要我们签收后,那么我们当时以“0元”购买的物品,当时购买上面显示多少钱(例如,29元),平台就会从我们的账户自动扣款。
虽然像这种购物的流程看似简单了,但是也带来了潜在的风险。
因为购买物品的时候,不需要我们输入密码,而且还不用刷脸,当陌生人拿着我们的手机一顿乱买,就会导致我们的经济损失。
而且在过去这些购物平台刚出来的时候,不管是购买什么都需要输入密码,在这个时候也是让自己思考到底是不是需要这些物品。
然而如今许多的平台出现“先享后付”,只需要我们轻轻点一下手指,就会让我们成功消费,并且还会让我们的心里出现冲动消费的情况。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说这种先享后付不好,因为这个功能受到了众多消费者的投诉,它有的时候会被平台自动默认扣费的第一个。
但是这还不是消费者主要生气的原因,真正恼怒的是这些平台的先用后付这个功能,设置的非常隐秘,一般都找不到,消费者想关闭还要经过长时间的寻找。
正因如此消费者纷纷投诉“开通简单,关闭难”,随着央视注意到以后也是开始出手整顿。
在11月28日,央视专门提醒广大消费者,当前的购物平台几乎都是采用“先享后付”和“免密支付”的功能,专门指出这些背后潜在的众多危险。
许多人看到央视的曝光后,有些人都在纳闷,先享后付的这个功能还有什么危害?
先用后付的诸多危害
诸多人士开通“先用后付”之后,于购物之际竟浑然未觉自己正在享用此项服务。
这就导致了许多人在过段时间收到逾期的信息,这时候才发现自己用的是先享后付,而且这个逾期还会间接影响我们的征信记录。
因为在如今的这个社会,信用体系日益完善的情况下,信用受到损害将会对我们个人的生活产生很多影响,比如影响贷款买车,买房,贷款等。
而且还会对那些自制力比较差的人来说,这种“无形的消费”有可能会导致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欠下大量的债务。
最为关键的是家中的老人,他们有时对当下智能手机的功能知之甚少。
有一些老人当看到0元购的时候,以为是免费就会下单购买。
然而就在去年,因为孩子偷偷拿着家长的手机,在家长不知情下,因为好奇心点开购付平台,一看有好多自己心心念念的玩具和零食。
于是购置了诸多食品、玩具之类的物品,最终花费了6000元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孩子其实不知道支付密码,就是凭借着“先用后付”的这个功能才导致这样的事情。
因为家长年龄比较大,对智能手机不是很了解,当发现后不知道怎么办,只能前往警局寻求帮助,当得到警察的帮助后,才免此损失。
而且在我们看手机里的余额时,看到的那些数字没有以前的敏感,感觉不到人民币从我们的手中流逝。
尤其有许多人他们只是浏览商品,把喜欢的商品添加到购物车里面,就因为无意间点到,随后自己不知情下,当快递员把快递送到你面前时,你就一脸懵。
随后翻开手机,竟浑然不知何时购入。待想要退货时,才发觉所购物品并未包邮,还需自付运费。
而且有一些商家还会通过先用后付,专门做虚假的宣传,让消费者购买,但是收到货以后发现跟商家描述的相差很大,申请退货时才发现很复杂。
所以在未来的消费市场中,先用后付这个模式或许会比现在更加普及,我们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合理的消费,避免盲目的冲动消费。
结语
“先用后付”的出现本是美事一桩,既是美事就应善作善成。是否开通“先用后付”,理当由我们消费者来抉择。
并且“先用后付”这个模式并非对所有人都适用,所有购物平台都应该明确标注“关闭入口”。
消费者们如何在便利性和安全性之间找到平衡,如何更好的保护我们消费者,这些会是未来的购物平台需要经常关注和改善的重点问题。
这些平台套路太多,损害消费者的权益,破坏消费信任,希望平台得好好整改,监管部门也得给力!
希望大家能能不用“先用后付”就不要使用,毕竟先如今的时代,提前消费并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