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被业内称为AI微短剧元年。这一年,AI微短剧探索者众。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美猴王》以《西游记》为蓝本,借助AI技术重现连云港特色景观,有力推动了文旅融合;
博纳影业的《三星堆:未来启示录》运用AIGC技术,在国际电影节上大放异彩;
触飞瑞拓的《白狐》《华裳》等多部AI微短剧也纷纷上线,为行业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想象空间。
虽然,2024年的AI微短剧尝试,并没有取得真正意义上的商业成功,但却在技术呈现上,初步展现了AI制作微短剧的无限可能。
而2025年,还有一系列AI微短剧即将上线。这些作品不仅在技术上更加成熟,更在题材和内容上努力进行着探索。
AI微短剧持续发展
2025年刚刚拉开序幕,就有众多AI微短剧作品待播。
比如,2025年2月5日上线的北京亦庄原创AI科幻微短剧《亦幻未来》。
这部微短剧共5集,分别以“两粒砂的爱情故事”“科技的意义”“你是我的眼”“重启地球”“天工开物”为主题。
AI技术让科幻场景和特效画面变得更容易落地。比如这部剧第一集“两粒砂的爱情”,就设定在了人马座比邻星B上,通过科研人员子女与机器人“天工”的对话探讨“爱情”,视角独特新颖。
这部剧全方位运用了AI技术,不仅展示了AI在影视领域的巨大潜力,还尝试探讨科技伦理、人机关系等尖端问题。
同样值得关注的AI微短剧,还有于近日发布先导片的《新世界加载中》。
这部由快手星芒短剧和可灵AI联合出品的作品,是全球首部AI单元剧集,由7个单元构成,涵盖科幻、历史、奇幻、荒诞喜剧等多元题材。
比如,“桃源”以明末灾荒为背景探讨人性欲望;“马丁症”讲述父爱与救赎;“祝你做个好梦”展现了孤独大人与孩子的彼此救赎。
而在技术上,可灵AI实现了多项突破:进一步提高了人物与风格的一致性,做到了角色口型与对话的精准匹配,还能高效生成多场景、多风格画面。
此外,由银都机构等公司联合出品,已备案公示的《爱·共生·逆世代》也很值得期待。
这部真人与AI结合的作品由两个单元故事组成。第一单元《穿越要做的10件事》由抖音千万粉丝博主“Mr.Yang”杨家成主演,展现了人类与AI的“冲突”,结合了AI与穿越时空元素;
第二单元《随机联盟》则探讨人类与AI的合作,侧重于AI技术的日常应用和潜在危机,内容新颖独特。
用AI制作的微短剧,来探讨人类与AI的关系,实在是充满哲理的奇妙尝试。
同时,《三星堆:未来启示录》第二季也在紧锣密鼓地制作中。
从露出的信息中可知,第二季将更注重影视化表达,增加人物数量,让角色更具成长性,有望为观众带来更为精彩的内容。
2025年陆续上线的AI微短剧,大多以科幻题材为主。这说明AI制作方式,能让成本有限的微短剧,在科幻这条赛道上创造出更多可能性。
同时,AI微短剧的不断发展,也为整个微短剧行业打开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AI软件、平台助推全民参与
AI微短剧让全民参与微短剧制作成为了可能。在这个过程中,微短剧平台与AI软件扮演着关键角色。
快手在这方面可以说表现尤为突出。
2024年底,快手星芒短剧就联手可灵AI推出了“AI短剧创作大赛”活动,并吸引了数百万人参与AI内容创作。
同时,由可灵AI提供深度技术支持的快手星芒短剧《山海奇镜之劈波斩浪》,集均播放量破千万。更重要的是,AI让制作周期大幅缩短,过去同样体量的微短剧制作周期多为3 - 6个月,而这部剧只用了2个月。
除可灵AI外,还有不少软件都在为AI微短剧发展助力。
比如,北京大学数字媒体实验中心主任邱章红教授研发的AI微短剧自动写作平台,9分钟就能生成40集剧本,据称可完成职业编剧80%以上的工作;
昆仑万维推出的AI短剧平台SkyReels,用户仅需输入一个简单创意,即可完成从剧本创作到生产短视频剧情的全过程。
而近期横空出世,引起轰动的最新国产AI软件Deep Seek,更是让人看到了AI创作的无限可能。
随着这些平台和软件的不断发展与普及,全民参与AI微短剧的时代正加速到来。普通人无需专业影视制作技能和昂贵设备,利用平台和AI软件就能成为微短剧创作者。
此外,AI在互动微短剧的开发上,也提供了更大可能性。前些年,以《隐形守护者》为代表的互动剧曾掀起过一波热潮,但由于投入产出比不高,最终难以为继。
当然,AI微短剧要实现更好发展,还需要解决一些问题。
在技术上,需进一步提升AI生成内容的质量,解决故事流畅性、人物表情僵硬等问题;在内容上,则要注重思想内涵与艺术价值的提升,避免空洞无物。
同时,行业需建立健全相关规范和标准,加强版权保护,确保AI微短剧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而对于传统制作方来说,不论是微短剧制作公司还是长剧公司,掌握AI技术都迫在眉睫。未来,AI使用能力无疑会成为个体与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微短剧行业正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唯有不断提升内容质量与创新能力,才能在这风云变幻的市场中站稳脚跟,迎来更加璀璨的未来。
【文/云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