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陈杰 文/墨然
自古以来,山水画、人物画和花鸟画此三大类题材基本占据了中国画的众多主题。
清代书画大家郑板桥于焦山别峰庵有一手书木刻对联“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此与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同意。
古人常以花草喻人,以明心志。诸如松之风骨、莲之高洁、菊之隐逸。
欣赏陈杰先生的花鸟作品,无论是牡丹富贵绚烂般的入世之道,亦或是菊花的出世之境,一花一草一叶都寄予着作者的志向与气度。
自古以来,人们喜爱花鸟,喜欢的不仅仅是花的神韵之美,亦不仅仅是鸟的灵动活泼,而是对花鸟世界那一份宁静淡泊,怡然自乐的精神世界的向往。
陈杰先生融情于景,寄情于画的写意手法体现了当代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洛阳春色,美在“四方景好无如洛,一岁花奇莫若春”。
一时景一叶情,一花游人步不停,皆赴春风里。
一红蕊一声啼,声声报春万物盈,肆意醉东风。
谁说洛阳纸贵,牡丹更甚之。
在造型上,陈杰先生在形神兼备中更偏向于对“神似”的追求,其并没有用工笔的手法拘泥于细腻的线条与花瓣枝叶的脉络,反倒是用传统的写意画法,只勾叶不描花,这怒放的生命力已跃出纸外。
可谓是,线少墨多,绿瘦红肥,笔简意浓。
笔法丰富多样,用色丰富多彩。鸟头润身圆,劲而有力,韧而不僵,敛羽低头的形象跃然纸上。
牡丹本极尽奢华,但是陈杰先生的笔下却毫无附庸风雅之意。他大胆地将牡丹那千年不凋的富贵风骨用明艳的色彩展现,坦坦荡荡皆是君子之气。
“唯有牡丹真国色,独占人间第一香”,在许多人的心中牡丹是花中花魁。陈杰先生之牡丹多以中锋落笔,不偏不倚的中正之气一如牡丹之端庄大雅,转折之间锋芒不露却尽显华贵光彩,恰到好处的一点逆锋更添几分浑厚古韵。
陈杰先生这幅牡丹不似一般的牡丹花一般以艳丽之色,多瓣之姿吸引人的眼球,反而以笔尖的风韵妙绘这临傲天下的雍容华贵,抬笔收锋之处,一如绽放的层叠瓣裙,众花尽拜倒在它之下,花开富贵、极尽风华。
国色天下牡丹图,花开富贵吉祥意。
这一组牡丹图颜色丰富多彩,有光般魅离的神秘紫色,有流光溢彩的活泼橙橘,有娇艳似红玛瑙的粉墨。
大片大片的花瓣撑满画面,欲突破而出,或是墨色或是绿色的繁叶烘托起这一份斑斓。或是含苞待放,或是半开半露,或是盛情绽放。
陈杰先生笔力遒婉,用色自如,五彩的锦缎都囊括不了色的绚丽,极致的丝绒都替代不了花瓣的柔盈。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谈起梅,人们总是想到凌霜傲雪的一点红,然红梅报春添喜意,喜鹊嬉戏成吉祥。梅花报春的喜悦吉祥之意,在这朱红色的墨上尽情绽放。
两幅虽是梅,传意却不同。
一幅墨色枝头、浓艳红梅、心蕊漫出头,鸟梭花语间,端得是鸟语花香一片春光烂漫。
一幅赭色树干、淡雅梅香、暗香半藏,岁末万物苏,端得是报春不争春一片雪魄冰魂。
笔墨干湿交融,极干的横锋古朴雄浑,稍湿的点染是花瓣欲滴的生命力。
一幅笔力恣肆,古枝纵横尽显浓浓春意,让人心向往之,浪漫愉悦。
一幅笔锋寒光,红梅点点尽显君子之姿,令人宁静深省,神思古往。
花鸟醉东风,皆赴春风里。跟随着陈杰先生这一组花鸟图远离红尘喧嚣,使人心旷神怡,在入世的繁华世界中蕴含出世的淡泊宁静。
画家简介:
陈杰,男,1962年出生于苏州。从小爱好画画,师从著名画家宫音先生,后拜师著名画家,意象画派创始人张尚明先生,主要是花鸟画,特别是牡丹的创作。
蓝鹰书院,让每个人都能享受书画的魅力!--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