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耿彦波离任灵石县长,为何有人在全县最显眼位摆花圈送行?

每日一段大国崛起 2024-09-11 12:25:48

在经典历史大剧《大明王朝1566》中,曾经有一句流传很久的台词,是由徐敏老师扮演的浙江巡抚赵贞吉说的:

“只能再苦一苦百姓了,骂名我来担。”

赵贞吉的思路是:我既要推行朝廷的“改稻为桑”,又要给胡宗宪的抗倭部队送粮,谁也不是神仙,只好把负担加给老百姓。

这句话令对面的海瑞勃然大怒,痛斥说:“那么多的贪官污吏你们不去查,还要再苦一苦百姓?我大明朝还有利剑吗?再利的剑握在你们手里也不过一把生锈的刀。”

后来,“再苦一苦百姓”就成了地方干部盲目上马项目,胡乱投资,然后把负担甩给基层群众的代名词。凡是为了图自己的虚名选择“再苦一苦百姓”的干部,很少不被群众臭骂的。

大明第一不粘锅

1995年3月,耿彦波就任山西省灵石县委副书记、县长,结果没有多久山西省委就收到了不少针对他的举报信。

这年耿彦波37岁,这个年纪当县长属于年轻有为,组织上选中耿彦波当灵石县长,主要也是看中他学历高(是大学生)、包袱少、敢想敢干。

位于山西中部的灵石县不算个富地方,县境内大多都是山峦起伏、沟壑纵横的山地,虽然网上查不到1995年灵石的GDP,但直到2000年灵石的GDP也才14.8亿元,全县人口23万多,在中国一千多个县里压根排不上号。

耿彦波当县长,首先考虑的就是怎么让这个小地方、穷地方发展起来,让老百姓的日子好起来。

按照以往县领导的政策导向,灵石首先应该发展的是煤炭业,这座县城素有“煤城”之称,全县含煤面积860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71.3%,保有储量38亿吨,是全国首批61个重点产煤县之一。

灵石的煤矿

除此之外,灵石还有大量的石膏、铁、硫铁、铜等矿产资源,属于不折不扣的坐在矿车上的县城,完全可以在开采煤矿过程中同步利用。

要是耿彦波按照这个既定思路走下去,大力发展煤炭产业和其他采矿业,顺带搞点配套的冶金、水泥,可以说一点毛病没有,一样能够创造GDP,增加人均收入。

到那时,耿县长的政绩依然可圈可点,老百姓除了住的环境差点,腰包一样能鼓起来,下一步升“耿书记”或者“耿区长”也是没啥悬念的。

可是耿彦波却没有走寻常路,在GDP为王的90年代中叶,只能说他的发展思路有点太超前了,因而被世人视为奇葩怪胎。

显然这个新来的耿县长对县里的煤矿、石膏矿不太感兴趣,却隔三差五地跑到一个名叫“王家大院”的地方转悠。

当年的“小耿”

“王家大院”历史悠久,是当地的一个望族王氏于清代康熙至嘉庆年间修建的住宅建筑群,占地面积4.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有3.2万平方米。

“王家大院”的稀缺性在于不要说山西省,就算放眼整个中国,恐怕也很难找出规模这么大,工艺如此考究的民间建筑群了。

但遗憾的是,清朝晚期王家逐渐败落,族人开始卖祖产谋生,在短短几十年时间里就把个偌大的祖宅卖得罄尽。

其中面积达1.2万平方米的一批房子,出手时总共才卖了964两白银!这生意真是亏到姥姥家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原先落在地主、商人手里的王家大院被分给上百户村民居住,成了现代大杂院。

王家大院规模很大

人住多了,管理和保养维护就成问题,单户居民压根没有那样的时间精力去维护房子,能够把自家打扫干净就不错了,但更多的是你搬出我搬进,损坏了谁也不管修,弄脏了谁也不去扫。

加上王家大院的部分砖雕、木雕、石雕艺术品很有价值,因此在40多年的时间里陆续被人拆解、变卖,损毁严重。

到耿彦波就任灵石县长时,曾经辉煌一时的王家大院已经成了破破烂烂的大杂烩,似乎只有被拆除一个结局了。

然而耿彦波在了解了王家大院的历史之后一眼就看出了这座宏伟建筑群的稀缺性,他毕竟是中文系的大学生,对于文物古迹和文学艺术敏感性远胜一般人。

在耿彦波出生那年,忻州代县发现了唐代晋王李克用的墓葬,但可惜的是此墓早已被人盗窃一空。

今天的李克用墓,只有空壳

他长大后听说此事,对此感到痛心疾首,并下定决心将来要为国家的文物保护事业贡献力量。

只不过,当耿彦波把修复王家大院的计划初步放在县政府的议事日程上时,全县的领导干部都觉得不可思议。

当年灵石县全县的财政收入才堪堪1亿元,而修复计划初步匡算的投资总额达到了5000万元,这对灵石来说无疑是个天文数字。

5000万这个数字也只是个估算的金额,因为从前期的搬迁到整修,再到后期开发、宣传、管理,谁也不知道到底要投多少钱。

毕竟王家大院的面积确实太大了,几乎相当于四分之一个紫禁城,投几百万下去估计连个水花都不带冒的,别说你一个灵石县,就是把这个方案放到上面的晋中市也够市领导头疼。

头铁就两个字

可是,耿彦波却依然固执地推行自己这个类似天方夜谭的计划,他相信:钱不够可以凑,但如果王家大院被拆掉了,那就不仅是灵石、晋中的损失,而是整个民族的损失!

因此这年年底,县政府还是试着投了20万元开始修整王家大院中的高家崖建筑群凝瑞居前院,这点钱当然是微不足道的。

到96年3月,灵石县干脆成立了“修复王家大院指挥部”,在山西全省范围大张旗鼓地选聘土木建筑、文物修缮、彩绘、雕刻等各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准备全面修复。

老耿这是要来真的了?有人统计过,1996年启动的第一期工程前期就投了670多万,如果平摊到灵石县每个人头上,可以给大家每人发将近30块钱。

1996年的30块钱可不是小数目了,靠北一些的大同市,1995年全市农民的人均纯收入才1000多块钱。

拆拆拆,造造造

消息传出,全县的舆论都沸腾了,灵石的老百姓开始抱怨,自己怎么就摊上了这么一个败家县长,还有人骂得更难听,说县里来的是“疯子县长”。

而且为了王家大院居民搬迁和修复工程后续追加的投资预算就像坐了火箭一样迅速攀升,很快就超过了2000万元,这让很多人都坐不住了。

这么多钱干什么不好,偏偏要去修一个差不多都快拆迁了的古建筑群,你哪怕给全县的老百姓一人发一百块钱,大家都会感恩戴德,说一句“耿县长是个好官”。

他们开始怀疑:这个耿县长是不是和工程的承包商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地下交易,靠所谓“修复王家大院”的名义贪污受贿,中饱私囊。

流言越传越夸张:说耿彦波和商人谈好,修王家大院一共要拿5000万,老耿自己从中贪污了2000万!

啥?我拿了2000万?

这还有什么说的?写信给上级举报啊!于是,针对他的举报信如雪片般飞向山西省纪委,甚至连国务院都有收到告状信。

当然调查的结果是:耿彦波不存在贪腐的情节,因此虽然王家大院工程饱受各方质疑,还是一路磕磕绊绊地走了下去。

到1999年11月,王家大院的两个核心建筑群:视履堡、恒贞堡修复工程已经基本全部完工,投资接近1900万元。

但耿彦波依然没有罢休,他又开始张罗着准备成立王家大院外围工程修复指挥部,全面整治周边环境。

最尴尬的事情发生了:尽管县政府投了这么多钱下去,王家大院也被修葺得焕然一新,这个地方却依然门可罗雀,压根就没有什么人来游览。

初步修复的王家大院

这可把灵石的老百姓气坏了,好你个耿彦波,砸这么多钱修了个寂寞,真把大家当猴耍呀!你要“苦一苦百姓”,就别怪人家骂你的话难听!

2000年5月,耿彦波调任晋中市榆次区委书记,他离开灵石时全县一片叫好,但又觉得,这个工程干了半吊子,剩下一堆收尾和安置的活这哥们就走了,还要让后来的擦屁股,委实太便宜了老耿。

很多人一边骂,一边庆幸,还有人竟然在当地最显眼位置摆放了三个大花圈为他送行,唯恐老耿看不到。

对此耿彦波只能苦笑笑说:“以后他们会理解的。”

老耿走后3个月,历时5年2个月的王家大院修复工程全部完工,前后共耗资2888万元,2年后王家大院被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和中国“质量万里行”全国示范单位,开始有外地的游客慕名而来。

火得让人猝不及防

2006年,王家大院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月15日,又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从此一炮而红,一夜之间名噪全国。

到2017年,王家大院每年接待的游客人数超过200万,光门票收入就有3000万,带动的其他各类消费收入和当地就业还不计算在内。

更重要的是,王家大院的旅游资源创造的都是绿色GDP,没有污染,还可以无限重复利用,属于稳赚的买卖。

估计灵石百姓也早就回味过来:原来老耿不是给咱挖了个坑,而是挖了座金矿啊!

0 阅读:7

每日一段大国崛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