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青年朋友读书分享会上的发言

伏生散文 2025-02-02 20:07:26

亲爱的青年朋友们:

大家好!

我深感荣幸,能在此与诸位分享我的读书感悟。首先,我要向活动的组织者致以诚挚的谢意,是你们给予我这个珍贵的交流契机。去年元旦,我立下一年读 24 本书的目标,到了年底复盘时,惊喜地发现自己竟读完了 60 本书,涵盖小说、散文,以及心理学、历史学等领域。过去一年,我研读了明史和清史,今年计划攻克宋史和元史。回顾往昔,我不仅超额完成既定目标,还撰写了几百篇动态文字与多篇读书笔记。或许与读书达人相比,这不算什么,但回顾自己付出的努力,成就感依旧油然而生。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无论琐事烦扰,我始终坚守读书,每日挤出时间阅读,哪怕只是一小段,日积月累,读书已然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024年,我还给自己设定了第二个小目标:每天写 500 字,坚持一年。起初,我只是在电脑上记录,后来开始在头条和百家号发布。这一年,我记录了 300 多篇文章,总字数超 20 万。如今,我正朝着 2025 年的 365 天稳步迈进。每日读书、写作,不仅让我养成阅读和写作的好习惯,还帮我改掉了刷手机、不锻炼、没耐心等不良习惯。我的内心愈发坚韧,情绪也更加平稳。

在此,我想分享一本对我影响深远的书 ——《5% 的改变》,作者是心理学博士李松蔚。书中指出,彻底改变自己并非易事,应从一个点入手,用新的小习惯取代旧的坏习惯,让好习惯如滚雪球般不断壮大。这本书给我的启示是,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凡事正向思考:正向思考能带来截然不同的心情与收获。

做好当下的事:过去已去,未来未到,我们应专注当下,无惧未来。

做好复盘:复盘能让我们更好地总结经验教训,发扬长处,改进不足。

给自己一个启动的按钮:很多时候,我们不是做不到,而是想得太多,做事畏首畏尾。我们应把事情简单化,先行动起来,只要勇敢迈出第一步,就会发现事情远没有想象中困难。

如今网上流行一句话:“那些你走过的路,看过的风景,爱过的人,读过的书,没有一样是无用的,它们都藏在你的气质里。”

去年,我重读《平凡的世界》,书中扉页的 “谨以此书献给我生活过的土地与岁月” 让我印象深刻。这部全景式展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共三部,以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到 80 年代中期的十年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画了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相互交织,深刻展现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走过的艰难曲折之路,对当下仍具重要启示意义。

去年我读的第二本书,是姚治同志赠予我的《在峡江的转弯处:陈行甲人生笔记》,读完感触颇深,在此推荐给大家。这本书是关于爱与成长的真实故事集,作者以温暖笔触、朴实语言和真挚情感,讲述自己在学习、恋爱和工作中的经历,引人入胜,予人启迪与力量。作者陈行甲曾任巴东县委书记,后辞官投身公益事业。他虽非专业作家,但其文字极具感染力,阅读时,我多次被深深打动。正如他在书中所言:“只要我们不放弃爱和希望,我们就都是战士,都是英雄。” 这本书堪称启迪人生、赋予力量的希望之书。

在《再见,我的巴东》辞任感言中,陈行甲写道:“我不敢说自己不负苍生,但我敢说自己不负本心,敢说自己是个不收钱的县委书记,敢说自己已经拼尽全力。” 他在巴东县的五年任期内,秉持 “没有私愤,只有公愤” 的浩然正气,与腐败分子斗智斗勇,以视死如归的气魄高调反腐,先后处理了一个县长、三个县领导、九个局长和一批老板,最终赢得 “一身正气、一身杀气、一身朝气,难得的基层老百姓认可的好干部” 的赞誉。

第三本书是《把信送给加西亚》,诞生于战火纷飞的战争年代。书中讲述美国陆军中尉罗文怀揣总统亲笔信,孤身穿越战场,历经三周艰险,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在古巴深山将信交给加西亚将军,完成上级交付的任务,为打败西班牙侵略者立下卓越功勋。故事虽简单,却经典永流传。主人公罗文成功的关键,并非杰出的军事才能,而是他勇于承担艰巨任务的责任心、面对质疑坚定向前的自信心,以及对自身使命不抛弃不放弃的敬业心。

去年我读的第四本书是秋叶的《写作 7 堂课》,对于热爱写作之人,这本书堪称干货宝库。开篇作者便明确指出:“写作是无法看会的,你需要练习,练习,再练习。” 写作没有捷径,唯有不断练习,才能日益精进。正如网上所言:“写作的捷径,就是先写出一篇篇‘垃圾’。” 不要幻想自己第一篇文章就能像微博、头条、百家号上的大 V 一样,拥有 10w + 的阅读量和几千的点赞数,大 V 也是从一篇篇普通文章写起,日复一日地练习,历经数年才有如今的成就。

书中第二章尤为适合写作新手研读、思考与实践。这一章教我们如何确定写作目标与定位,有了目标才有方向,写作之舟才不会偏离航线。对于上班族而言,没时间写作怎么办?书中引用鲁迅先生的话:“哪有什么天才,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工作上。” 时间是挤出来的,比如等菜上桌时可打开微信读书阅读,在家洗碗时可构思文章标题和内容,如此写作时便能事半功倍。或许有人疑惑,如何判断自己写得好不好?这本书提供了 “自检清单”,发布前对照检查文章,形成写作闭环。写作是一件奇妙的事,我永远不知道下一个字是什么,但在书写过程中,每一次文字的表达都让我重获新生。若你也想开启写作之旅,不妨读一读这本书,它值得反复研读,照着做,定有收获。

去年我读的第五本书是麦家的《人生海海》,书中 “人生海海,敢死不叫勇气,活着才需要勇气” 让我感触至深。正如罗曼・罗兰所说:“真正的英雄,是在认清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书中主角上校便是这样的英雄。他一生历经坎坷,参与国共内战、抗日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等,战功赫赫,却遭人诬陷,被开除军籍遣返回乡。在乡村,他因未婚被村民称作 “太监”,但他从不计较,热心助人。后来批斗大会开始,他本可躲开,却因两只猫甘愿回来,结果被陷害,躲进庙里当和尚仍被举报入狱。当众审判时,他被强行脱下裤子,还未开审便疯了,心智退化为七八岁小孩。如今这个时代或许没有像上校一样的英雄,但依然有许多人在面对生活苦难时,坚守对生活的热爱。

前几日,工会的武伟国主席让我给图书室推荐书籍。结合去年的阅读经历,我推荐了 16 本书,包括沈念的《大湖消息》、李舫的《大春秋》、江子的《回乡记》、艾略特的《不完美的一生》、索南才让的《草原上》、阿来的《蘑菇圈》、艾伟的《过往》、夏坚勇的《湮灭的辉煌》、李修文的《山河袈裟》、李娟的《遥远的向日葵地》、黄咏梅的《父亲的后视镜》、梁晓声的《人世间》(同名电视剧正在热播)、徐怀中的《牵风记》、徐则臣的《北上》、陈彦的《主角》、李洱的《应物兄》。这些作品均荣获冰心散文奖或茅盾文学奖,若大家感兴趣,不妨一读。

各位青年同仁,“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在阅读之路上,无论我们如何努力,最终能汲取的知识总是有限的。阅读风景无限,阅读的感觉美妙无比,因为在阅读过程中,我们或许能增长智慧,如雄鹰般翱翔。即便成不了雄鹰,做一个热爱阅读的人,也已足够美好。真的,这样就很好。我们无需好高骛远,无需信誓旦旦,只需坚定而真诚地前行,好好读书,好好生活,便是莫大的幸福。

今天我的读书分享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