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党初期的最大困难,并非是没有军队,而是缺乏英明领袖

轮回历史 2024-12-06 10:17:35

毛主席曾经说过: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他详细论述我党拥有自己的革命武装,对于党的极端重要性,因为没有枪杆子,也就没有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资本,只有“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命运。

毛主席说得确实没有错,但仔细观察历史,我们会发现,我党初期的最大困难,其实并非没有枪杆子(军队),而是缺乏英明领袖。

南昌起义之前,虽然我党直接领导的军队非常不多,但其实国民革命军很多人都已经加入我党。

蒋介石东征大胜,我党出了大力。以蒋介石手下的第1军为例,三个师的党代表之中,中共占了两个;九个团的党代表之中,中共占七个!还有很多部队的军事主官都是共产党人,否则,也不会在南昌起义,贺老总振臂一呼,就有那么多国民革命军毅然投靠我党,这主要是因为之前他们就是共产党员。

1933年,第5次反围剿之前,红军人数更是达到了鼎盛:

中央苏区红一方面军有10.6万人,川陕苏区红四方面军有10万人,湘鄂西苏区红二军团,有2万人,此外,还有闽浙赣根据地红10军有1万多人,东北抗联用红32军番号时有1万人,江苏、浙江、广东、河北等地也有红军部队。全盛时期,全国红军总计大约30万人。

30万人是一个什么概念?我们要知道巅峰时期的张作霖,坐拥了中原地区9个省份,兵力也只达到37万;桂系李宗仁以及山西阎锡山的兵力也不超过20万人;可以说,我党初期实际上是不缺军队,兵力还是有那么多,最起码,我们的困难不是有没有军队,而是有了军队,却也打不了胜仗,这主要是因为我党一直没有一个英明领袖来指明道路。

我党第一任最高负责人陈独秀,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不认可“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主张放弃任何形式的工农运动,妥协让步,于1927年7月12日下台。

其后继任的的瞿秋白,又因犯了“左”倾盲动主义,坚持“城市中心论”,强令部队分兵攻打大城市,从而导致部队损失惨重,只有下台。

接替瞿秋白的李立三,因犯了“左”倾冒险主义,提出要“会师武汉”“饮马长江”,继而遭批判。

1931年1月7日,在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王明掌握中共中央领导权,又开始实行“左”倾机会主义。在很长一段时期内,王明在莫斯科按照共产国际的指示坐镇发令,由博古为首的中共中央在国内贯彻执行。

就这样,我党其实是有英勇的革命部队,但没有一个英明的领袖,我党走马灯似的改换着领袖,从陈独秀、瞿秋白、向忠发、李立三、王明到博古……但他们都不行,给中国革命带来了特别严重的危害,几乎完全摧坏了红军的革命力量。

直到1935年1月,我党在贵州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毛主席脱颖而出,成为中共领袖,自此,中国革命面貌才焕然一新,在毛主席英明领导下,人民军队才开始无往而不胜。

1 阅读: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