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尼执教曼联的第三场比赛,曼联再次收获一场胜利,迪亚洛的梅开二度帮助曼联收获了比分,而迪亚洛本人也拼到腿抽筋了,或许这也是他暂时无法成为首发的原因,因为他的体能、对抗适应比赛强度方面不合适,拿到这场比赛胜利之后,曼联的欧联杯积分终于来到6分。
周末还有联赛,范尼其实没有多少阵容调整的空间,前场没有多少人手,所以用迪亚洛换下了拉什福德、中后卫进行轮换,这就是杯赛的轮换了,其他位置真的没人了,芒特、埃里克森伤愈归队,都是替补出场的。至于曼联是怎么赢球的,我给大家看两个动图。
再比如,中锋霍伊伦也接应了斜45度传中,拿到1次头球攻门的机会,可惜没进,曼联用这种方式创造了好多次进攻机会,迪亚洛的进球算是多次尝试之后的开花结果了。
曼联在这场比赛进行了大量的斜长传、传中球,基本都是瞄着远门柱去的,上半场加纳乔这一侧接到不少类似的传中球,可是加纳乔都没进球,比赛结束前的数据:B费6次传中成功4次、卡塞米罗2次传中成功1次,这里面还没有包括斜长传打身后的传球。
而迪亚洛的进球,来自于同样的模式,曼联在左路形成强侧,达洛特、加纳乔、B费形成传切配合,B费在直接过顶长传直接打远门柱,迪亚洛拍马赶到头球破门,当然他本来想要头球给霍伊伦做球的,只是带着弧度自己进了。
这两个动图其实就是代表了曼联的思路:两个边锋去结束比赛。曼联从一开场思路就非常明确的,迪亚洛、加纳乔都尽可能向中锋霍伊伦靠拢,马兹拉维、达洛特尽量拉开宽度,利用边路的传中,直接打禁区内部。
如果边锋在边路拿球的时候,同侧的边后卫尽可能压上,另一侧的边锋跟中锋霍伊伦都跑禁区,等待禁区内的抢点射门。问题是,曼联除了B费、卡塞米罗之外,很难形成传中,迪亚洛有过溜底线的模式,3次溜底线可惜都是身体对抗不成功,导致无法形成倒三角传中。
至于加纳乔这一侧,虽然他很想溜底线,可是效果还不如B费的横切来的好,甚至,加纳乔在禁区前压持球的时候,B费、达洛特都有过后插上接应的机会,加纳乔的传球不是传大了,就是传小了,都是直接把球权交给了对手(下图)。
所以曼联左路基本上很难形成传中,而右路的迪亚洛虽然能进入禁区,可是他身体对抗不行,两个边路打不开局面、无法形成倒三角或者边路传中,也就只能玩玩中场斜45度传中的样子。所以曼联的球权一旦进入进攻三区,就会显得非常麻烦。
至于防守端,范尼算是比较持重了,为了防止被PAOK反击进球,他尽量在后场保持着32的防守结构:3名后卫、2名中场,或者4名后卫、1名中场。PAOK的目的也很明显,他们就打曼联边后卫的身后,利用边锋的速度去曼联后卫身后空间拿球,虽然无法形成内切射门,可是好歹能传中,让禁区外围的球员去射门。
甚至,他们上半场主要打达洛特这一侧,达洛特是右脚边后卫,他更加习惯内收到肋部去保护,对于左边路的身后空间保护是不到位的,仅仅上半场就通过这一侧完成了4次射门,其中一次是达洛特的争顶失败。
总体上,这是一场乏善可陈的比赛,不够精彩,也不够具备统治力。曼联还是老问题,各种乱七八糟的射门、前场面对密集防守各种传球失误,似乎刚刚开始凑在一起踢球。至于曼联为什么能赢得比赛?因为曼联能进球,赢球的前提条件不是取得进球么?曼联想要赢球很简单的,把球打进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