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13位省长罕见集体奔赴华盛顿。他们不是去参加国际峰会,也不是签署合作协议,而是为了一场近乎卑微的“求饶”——请求美国总统特朗普取消对加拿大商品累计高达50%的关税。
这场被加拿大媒体称为“史无前例”的外交行动,却在华盛顿的寒风中显得格外讽刺:省长们一边高喊“美加友谊”,一边将中国渲染为“共同敌人”;一边宣称“绝不妥协”,一边迅速软化立场。这场闹剧不仅暴露了加拿大对美国的经济依附本质,更成为全球化退潮下小国政治软骨病的鲜活样本。
一
加拿大对美国的经济依赖堪称“寄生级”——75%的出口商品销往美国,钢铝产业对美依存度超过80%。当特朗普于2月10日签署行政令,宣布自3月12日起对所有进口钢铝征收25%关税(叠加此前25%关税后达50%)时,加拿大瞬间陷入集体恐慌。
安大略省长道格·福特最初扬言要“撕毁星链合同”“下架美国酒类”,但短短一周后便在华盛顿改口称“加美应共建堡垒对抗中国”。这种戏剧性转变的根源,在于加拿大经济的结构性脆弱:
能源命脉受制于人:艾伯塔省省长史密斯疾呼加快建设输油管道,却不敢承认美国控制着加拿大90%的原油出口通道;
制造业空心化:安大略省作为汽车业中心,其零部件供应链完全嵌入美国体系,关税将直接瘫痪生产线;
政治威慑失效:特鲁多政府威胁的“千亿美元报复清单”实则雷声大雨点小,因为制裁美国等同于经济自杀。
这种困境在魁北克省体现得尤为典型:该省占美国铝进口量的60%,省长弗朗索瓦·勒戈一边声称要征收出口税增加谈判筹码,一边又强调“报复措施必须等美国先动手”——这种“假强硬”正是加拿大整体对美姿态的缩影。
二
为打动特朗普,加拿大省长团祭出“传统艺能”——打“中国牌”。安大略省长福特在华盛顿的表演堪称典范:他先是模仿特朗普的口吻宣称“中国正在劫持全球供应链”,接着提议建立“美加堡垒”,包括阻拦中国商品经墨西哥转运、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更高关税、限制关键矿产投资等34。这种策略暗含三重算计:
转移矛盾:将美国关税大棒的矛头引向中国,缓解自身压力;
表忠邀宠:通过配合美国对华遏制战略换取豁免待遇;
国内甩锅:将经济衰退归咎于“中国倾销”,掩盖产业竞争力不足的现实。
然而这场算计却遭到现实的无情打脸:美国并不为所动,白宫副幕僚长布莱尔在会见省长团时,仅重申“关税是促进公平贸易的工具”,未对“中国威胁论”作出积极回应。更讽刺的是,福特在华盛顿高喊“美国工人受够了,我也受够了”时,加拿大对华直接投资已跌至历史冰点,手里几乎没有任何筹码,所谓“对抗中国”不过是空洞的口号表演。
三
特朗普对加拿大的态度,早已超越普通贸易争端范畴。2月9日,他公开宣称“希望加拿大成为美国第51个州”,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华尔兹更直言这是“重新确立美国在西半球领导权”的一部分7。这种赤裸裸的霸权逻辑,在美加互动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说穿了,美国对加拿大真正想要的,不过是经济殖民化,美国资本控制着加拿大40%的制造业和50%的矿业,联邦快递甚至要求加拿大邮政私有化,以方便收购,看看侵门踏户到什么地步了。
另外就是安全绑架,特朗普以“打击芬太尼走私”为条件推迟关税,实则迫使加拿大成为美国禁毒政策的边境警察。妥妥的让你当警犬,还不花钱给你买骨头。
还有就是洗脑式认知操控,美国强势媒体总是将加拿大塑造成“占美国便宜的邻居”,却全然忽视美国每年从加拿大低价获取的石油、木材资源价值超千亿美元。谎话说一千遍就成了真理,脑子洗一千遍,再聪明也变傻了。
这种不平等关系在省长团的行程中暴露无遗:他们原本计划只接触美国商界和国会,却在最后一刻获准会见白宫官员——这种“恩赐式会晤”恰如19世纪藩属国向宗主国进贡的场景再现。
四
加拿大的“跪求外交”,为所有经济依附型国家敲响警钟,对任何另外的国家高度依赖都是极不靠谱的。经济学家就曾警告,哪怕美国仅征收10%关税,加拿大也将陷入衰退。唯有加速与亚洲、欧洲的贸易多元化,才能摆脱“美国陷阱”。
任性的特鲁多政府曾以“人权卫士”自居,却在关税威胁下火速追随美国对华加征关税,所谓“原则”在利益面前不堪一击。但换的又是什么呢?如今的省长组团跪求,足以说明,加拿大的舔美外交,并不能给自己带来实惠。
当安大略省长福特,在华盛顿公交站投放广告,用“我们可以为美国提供矿产”的卑微口吻祈求关注时,加拿大早已失去了作为一个主权国家的尊严。这场闹剧印证了国际政治的铁律:依附者终将成为霸权博弈的祭品。当北美的风雪掠过渥太华国会山庄时,加拿大人该思考的或许不是如何跪得更标准,而是如何挺直脊梁。
看来真有可能成为第五十一个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