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1年,即陈永华(陈近南)死后一年,郑经死。临终前,郑经传位给长子郑克臧。郑克臧名中的臧的本字如下:
这个字可以打出来,但无法在页面上显示。这个字是臧的大篆的写法。以下为了方便,统一用臧。
出生就是悲剧的哥哥
郑克臧的人生从一开始就是悲剧。他是郑经与陈昭娘的儿子,出生于1662年。但是,当时陈昭娘并不是郑经的合法配偶,她曾经是郑经四弟郑睿幼年时的乳娘,因此辈分比郑经高一辈。
虽然陈昭娘不是郑经的乳母,但毕竟是他弟弟的乳母,比郑经大了16岁。郑经与陈昭娘私通的行为被当时的知情人视为乱伦。
不过郑经一开始骗郑成功这个孩子是自己的小妾所生。郑成功第一次当了爷爷,非常高兴,赏赐他们金银。在得知实情后,郑成功大怒,要处死陈昭娘,郑经将陈昭娘藏起来。
郑经的妻子唐氏的祖父是南明隆武皇帝(唐王)的兵部尚书唐显悦。唐氏虽“端庄静正”,郑经对她很冷漠。
郑克臧出生后,唐显悦为孙女鸣不平,写信给郑成功,说“三父八母,乳母亦居其一。”还说:你儿子与弟弟的乳母私通生子,没听说你问责惩罚,你反而赏赐他们。你治理家庭都不正,怎么能治国?
郑成功看完信后,急怒攻心。当即派弟弟郑泰带人前往厦门和金门,去处死妻子董氏(罪名是管理家庭不善)、儿子郑经、幼子乳母陈昭娘与孙子郑克臧。
董氏、郑经和手下诸将大惊失色,商讨后,恳请只杀陈昭娘与孙子郑克臧。郑成功不答应,坚持必须把董氏和郑经也杀了。
郑经与诸将抗命,只处死倒霉的陈昭娘。郑成功本因父亲郑芝龙和永历皇帝之死而悲痛,得知儿子和将领抗命,更是愤懑,不久即暴毙。
郑成功死后,郑经平定反对势力,继位为延平王。董氏虽然逃过一劫,却因为差点丧命而厌恶郑克臧。
《鹿鼎记》中说:“郑成功的夫人董夫人以家生祸变,王爷早逝,俱因乳母生子而起,是以对乳母所生的克臧十分痛恨,极力主张立嫡孙克塽为世子。”
(网络上流行的《鹿鼎记》的电子版常把“克臧”也打成“克塽”,导致相关叙述很乱。)
金庸这里的说法却有一处不对:郑克塽不是郑经嫡子。因为他不是郑经正妻唐氏的儿子,而是郑经的妾黄和娘的儿子,因此也是庶子。
唐氏没有孩子,25岁时就郁郁而终。按照古代惯例,庶出的孩子都得认父亲的正妻为嫡母。所以唐氏是郑经所有孩子的嫡母,哪怕是她去世之后诞生的庶子庶女。
如果郑克塽是嫡子,那么按照“有嫡立嫡”的规则,世子之位肯定是他,轮不到庶出的郑克臧。正因为二人都是庶子,才按照无嫡立长的规则,立长子克臧为世子。
不过,郑克塽母亲是郑经正式的妾,郑克臧母亲却不是郑经的妾,只是其情人,实际上郑克臧只能算是私生子。他在郑家很多人心目中的地位实际上是很低的。
只是郑经不在乎这个,何况郑克臧的生直接导致郑克臧母亲的死,郑经多少感觉愧对其母,更要补偿幼年失母的郑克臧,对他自然会更加怜爱。
父母对孩子的慈爱是超越世俗规矩的。
继位三天就退位的哥哥
郑克臧继位后,引起冯锡范等人的强烈抵制与恐惧。因为郑克臧已经成年,不好控制,而且他当世子是秉公办事,让冯锡范和很多郑家人不愉快。
冯锡范是郑克塽的岳父,他要让郑克塽取代郑克臧,当时郑克塽才11岁(虚岁12岁),便于控制,何况又是自己女婿,他当了延平王,自己就是外戚。
《鹿鼎记》时代的郑克塽还是个儿童
冯锡范找到郑经弟弟郑聪和郑成功妻子董氏等人,谋划政变。他们声称陈昭娘当时生的是女儿,然后将女儿与铁匠的儿子调换,冒充郑家血脉。这当然是污蔑,因为郑经是看着这个儿子出生的。
继位不足三天的郑克臧斗不过这帮人,被迫退位。但他不肯交出监国玺。冯锡范与董氏等人派人将他绞死(一说逼其自杀身亡)后,拿走监国玺。
郑克臧死时,只有19岁。他的岳父正是陈永华(陈近南)。郑克臧死时,他的妻子、陈永华女儿已怀有身孕,她在此后绝食数日,然后上吊自杀。
郑克臧退位后,郑克塽继位,成为新的延平王。
为什么不以郑克臧为主要人物?
《鹿鼎记》将陈近南死前的郑克塽描述为“约莫二十三四岁年纪”的青年,实际上当时郑克塽还不到10岁(虚岁也最多11岁)。
对比,金庸在书中给了注释:“注:郑成功生子郑经等十人。郑经于康熙元年继位为明延平郡王,生子克臧、克塽等八人。克臧年最长,庶出,是陈永华之婿,后为监国世子。次子克塽为冯锡范之婿。郑克塽继位时年仅十二岁,本书因故事情节所需,加大了年纪,与史实有出入。”
如果以郑克臧为原型,年龄就比较接近。那么,金庸为何不以郑克臧为郑成功孙辈的主要人物?
首先,郑克臧是陈近南(陈永华)女婿,二者利益一致,不可能产生冲突。而郑克塽是冯锡范女婿,与陈近南有冲突。书中虚构了冯锡范和郑克塽谋杀陈近南的情节。如果以郑克臧为主要人物,故事就没那么复杂了。
其次,后来投降清朝的是郑克塽,而不是郑克臧。郑克臧被逼退位后很快就被肉身消灭了。
第三,郑克臧太可怜了,金庸应该也不忍心在小说里埋汰他。
欢迎关注文史宴
专业之中最通俗,通俗之中最专业
熟悉历史陌生化,陌生历史普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