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中国在探月这件事上一直没停下脚步,就在今年年初的时候,通过征集确定了载人月球车命名为“探索”。它和我们概念里的“车”有很大区别,尤其是和地面接触的轮胎。
2030年实现月球“飙车”根据最新的消息显示,我国的探月工程进度正在稳步推进,航天服、飞船、着陆器,以及我们最关心的月球车,都在进行地面的试验,预计在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月。
作为我们熟悉的车企——广汽集团参与其中,应该会在底盘、动力方面有所贡献。以后埃安车主也能说自己是探月工程合伙人了。
这个载人月球车已经有了多版效果图,最终会采用何种形式咱们还不清楚,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它的轮胎和我们普通车的橡胶轮胎有着很大的差异。
月球车用什么轮胎?就结构而言,月球车和我们认知中的沙滩越野车、钢管车有点类似,都是轻量化的产物,只不过月球车更极限。而最明显的差异在于,月球车的轮胎,没有橡胶胎面,采用了金属直接裸露在外的方式。
这点很好解释,橡胶在地球上能有良好的适应性,是由于气温、气压、重力等多方面因素结合而成的,但放在月球上就不行了。
月球由于没有大气层,当太阳直射时温度能超过100摄氏度,而夜间没有阳光的情况下则低至零下150℃,甚至更低。橡胶材质显然无法在这里获得良好的性能体现。同时,橡胶本身的重量也在影响发射效率。
而材料科学的进步,带来的是更高强度和更低质量的合金,再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用在月球这种低重力环境下再合适不过了。
普利司通想造月球车轮胎?中国探月计划如火如荼,小日子那边也有点坐不住了。最近普利司通发布了一组月球车的轮胎概念图。
从结构上来说,和咱们中国的月球车轮胎有相似之处,但差异也不小。条幅设计更简单,胎面边缘近乎于直角。
日本的月球车和中国采用了类似的研发形式,由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和丰田合作。暂定名为“Luna Cruiser”。由于没有载人的需求,轮胎的强度需求并不高。
写在最后
虽然说月球车也是车,结构也大体类似,但地球上为了舒适、抓地、静音而标配的橡胶材质,在月球上显得毫无用处。相应的,合金材质适应性更强。要不说科技发展的尽头是材料科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