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激怒普京的下场!俄导弹直击乌克兰“命脉”,欧洲先坐不住了!

万象洞察 2025-02-06 09:38:53

2025 年 1 月 15 日清晨,俄乌冲突的战火再次燃起。据参考消息报道,俄罗斯《莫斯科共青团员报》网站当日刊发文章披露,俄军对乌克兰利沃夫州斯特雷市的一处天然气储存设施发动了袭击。这可不是一次普通的军事行动,瞬间,爆炸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火光冲天,滚滚浓烟在斯特雷市上空升腾而起。周边居民被这突如其来的巨响惊醒,恐惧笼罩着这座城市。人们不禁疑惑,俄罗斯为何要对这个地方发起攻击?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战略考量?

其实,这已经不是俄罗斯第一次对该设施动手了。此前,就有不少博主宣称这个储气设施已被炸毁,可俄罗斯的打击行动却始终没有停止。这就很让人费解了,难道这个设施有什么特殊之处?

把时间线往前拉,在俄乌冲突不断升级的大背景下,双方在各个领域的对抗愈发激烈。进入 2025 年,乌克兰的一系列举动彻底激怒了俄罗斯。先是不再与俄罗斯续签天然气过境协议,紧接着,乌克兰又对位于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盖 - 科德佐尔村的压缩站发起攻击,试图破坏 “土耳其溪” 天然气管道。俄方认为,这一系列动作背后都有美国的指使。面对乌克兰的挑衅,俄罗斯自然不会坐视不管。

“土耳其溪” 天然气管道(资料图)

再回到 1 月 15 日的这场袭击。当天,俄罗斯发动了大规模攻击,40 多枚导弹划破长空,数百架无人机紧随其后,如蜂群般扑向乌克兰,尤其是西部地区的天然气基础设施和能源设施成为重点打击目标,其中利沃夫州承受了大部分攻击。乌地方当局证实,数处关键天然气和能源设施遭到破坏,利沃夫州的斯特雷等地区受到严重影响,虽然没有人员伤亡的报告,但物质损失极为惨重。

也许有人会问,俄罗斯为什么要执着于打击这个看似坚不可摧的储气设施呢?原来,斯特雷的这座大型储气库可不简单。据相关资料显示,它位于地下约 700 米深处,藏身于多孔砂岩层中,周围还有透水性能差的黏土层。这种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就像给储气库穿上了一层坚固无比的 “铠甲”,形成了独特的保护性穹顶,不仅能有效防止天然气泄漏,还具备很强的抗外部破坏能力。就算是威力巨大的混凝土穿甲弹,能穿透 1 米厚的钢筋混凝土覆盖层和 3 米厚的土壤,面对这个储气库也无计可施。

天然气(资料图)

然而,俄罗斯的目标并非要摧毁深埋地下的储气库本体。斯特雷储气库附近有负责燃料输送的终端和其他重要基础设施。它的储气量惊人,是德国最大储气设施的 4 倍,同时还是一个极为关键的中转枢纽。天然气可以从这里输送到欧洲,也能从欧洲输送给乌克兰。打击这个储气库,能够严重破坏乌克兰的能源稳定。毕竟,乌克兰目前已经不再从俄罗斯获得天然气,切断其能源供应,无疑是击中了乌克兰的 “命脉”。

而且,斯特雷还是连接 5 个方向的重要铁路枢纽。俄军对这里的打击,不仅能在能源方面给乌克兰致命一击,还能阻断乌克兰与欧洲之间的能源与物资流动。从军事战略角度来看,这大大削弱了乌克兰前线部队的能源供应,也切断了西方对乌克兰的物资援助通道,使得俄军在战场上的优势进一步扩大。

俄罗斯这一轮对乌克兰能源设施的打击,产生的影响可不止局限于俄乌两国。据央视新闻报道,当地时间 2025 年 1 月 15 日,为期两天的北约防长会在布鲁塞尔举行。会议讨论了诸多议题,其中就包括进一步加强北约的威慑和防御能力,以及继续支持乌克兰等。可就在这个时候,俄罗斯对乌克兰能源设施的打击,让北约内部陷入了分歧。

北约防长会(资料图)

美国候任总统特朗普此前在记者会上再次要求北约成员国提高军费支出,希望各国能将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至少 5% 用于军费开支。北约秘书长吕特也多次强调要提高北约国防开支。但在 1 月 13 日,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和波兰的国防部长举行会谈时,明确表示特朗普设定的北约国防支出目标不切实际。俄罗斯的军事行动,让北约国家意识到,继续支持乌克兰可能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麻烦,尤其是在能源供应方面。

欧洲一直以来都对俄罗斯的天然气有着较高的依赖。随着欧洲储气设施的天然气库存降至 65% 以下,俄罗斯打击乌克兰储气设施这一行动,对欧洲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乌克兰的储气能力对于维持欧洲的能源稳定至关重要。俄罗斯的连续打击,不仅加重了乌克兰的能源负担,还可能让欧洲对乌克兰作为能源合作伙伴的可靠性产生怀疑。欧洲担心,一旦乌克兰的能源供应出现问题,自己的能源安全也将受到严重威胁。

从 2022 年乌克兰冲突升级以来,美国就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试图将其液化天然气强行推向欧洲市场。拜登政府挑起俄乌冲突,迫使欧洲放弃进口俄罗斯能源。欧洲推出的每一轮对俄制裁,几乎都瞄准了俄罗斯的能源领域。这看似针对俄罗斯,实际上却让欧洲自己陷入了困境。长久以来,欧洲依靠从俄罗斯获得的廉价能源,实现了经济的繁荣发展。这种合作从苏联时期就开始了,然而,在拜登政府的干预下,俄欧之间的能源合作被彻底摧毁。

北约秘书长吕特(资料图)

如今,由于制裁,俄欧之间直通的管道有的被关闭,有的因俄罗斯难以维护而无法正常使用,还有的遭到了破坏。唯一能依靠的过境乌克兰的管道,也被乌克兰关闭了。就连 “土耳其溪” 管道这个替代方案,也被美国盯上,试图进行破坏。面对美国的种种行径,欧洲却选择了沉默。

在这场能源博弈中,俄罗斯的行动让欧洲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一方面,如果继续支持乌克兰,与俄罗斯的关系将进一步恶化,自身的能源供应可能会受到更大的威胁;另一方面,如果停止支持乌克兰,又担心会在国际上失去影响力,还可能引发美国的不满。

俄罗斯对乌克兰利沃夫州天然气储存设施的打击,是对乌克兰挑衅行为的有力回应,也是在俄乌冲突中为了实现自身战略目标而采取的重要举措。这一行动引发了欧洲的能源危机,加剧了北约内部的矛盾,同时也凸显了美国在俄乌冲突中扮演的不光彩角色。欧洲在这场冲突中,本应保持清醒的头脑,维护自身的利益,但却在各种势力的博弈中,逐渐失去了方向。未来,俄乌冲突的走向仍然充满不确定性,欧洲能否摆脱目前的困境,重新找回能源供应的稳定,还有待观察。但有一点可以确定,这场冲突带来的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了俄乌两国的范围,给全球地缘政治格局和能源市场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各国都应该从自身和全球的长远利益出发,推动和平解决争端,避免冲突的进一步升级,共同构建一个稳定、和谐的世界。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