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些大央国企里头,真正混得开的其实是一群“戏子”。别误会,我不是说演艺圈的明星们,而是说公司里那群特别会演的人。这里天天上演着一出出好戏:真正做事的人越来越少,而看热闹的却越来越多。
有位哥们儿跟我说过他部门的情况,以前5个人干的事儿,现在变成了10个人来做。但工作量呢?不减反增!为啥?因为多出来的5个岗位都成了“管理岗”。现在变成5个人干活,2个人监督,1个人检查,1个人汇报,最后1个拍板。你说这是工作效率提升了,还是变成了一场五幕喜剧?
你以为这就完了?精彩还在后面呢!还记得那个空降CEO的事吗?去年某央企来了这么一位,说要搞“改革创新”。结果呢?他带来了一大波人,8个部门瞬间膨胀到了15个。这些新部门的名字一个比一个响亮,什么“战略规划部”、“创新发展部”、还有“协同管理部”……听起来都是些高大上的职位,实际上干的活儿嘛,呵呵,你懂的。最搞笑的是,这位CEO还没坐稳位置就走了,但他留下的这些“遗产”还在继续发挥作用。新来的领导也不敢动这些部门,只能再增加几个新的。就这样,管理岗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简直就像在演一出永无止境的情景喜剧。
说到央国企里混得开的,还真不是那些埋头苦干的人,而是一群演技在线的“戏精”们。你看啊,以前一个项目,分管领导一拍板就定了,现在呢?从基层员工到部门经理,再往上到副总、主管副总,最后到总经理,一圈下来,起码得折腾一个星期。为啥要这么多人签字?还不是都怕担责任嘛!每个人都想着给自己留条后路:出了问题,我可是按流程来的,不关我事!结果呢?效率低得吓人,真出了事儿也找不到责任人,因为“每个人都尽责了”。
说那些“假忙真闲”的现象吧,有些领导整天喊着“忙死了”,可你仔细一看,他们忙的都是些啥?开会,一天能开三个,每个都得两小时;写报告,这周工作总结,下周工作计划,月度工作报告,季度工作汇报……查资料,最新管理理论,国外先进经验,兄弟单位做法……你说这些不重要吗?当然重要啦!但问题是,天天忙这些,谁来干实事啊?
还有更搞笑的呢,听说某央企有个广告投放项目,原本市场部三个人一个月就能搞定。现在呢?十个人搞了三个月还没弄好。为啥?因为每个领导都要提意见啊!张总说这个方案创新性不够,再想想;李总说要突出品牌效应,重新做;王总说得考虑成本控制,压缩预算……改了又改,改了再改,最后十个人累得半死,广告效果还不如竞争对手随手发的一条朋友圈。更可笑的是,这个项目最后还没通过,因为领导们觉得“不够完美”。他们忘了,市场机会是转瞬即逝的,完美主义有时候比懒惰还可怕呢!
说白了,央国企这种现象就是“人浮于事”。表面上看起来热热闹闹的,实际上效率低下得要命。这哪是企业啊?简直就是个大型cosplay现场,每个人都在扮演自己心目中的“成功人士”。可怎么改啊?我看够呛。因为在很多人眼里,当领导就等于升职加薪呗。你让他们放弃这种“荣誉”?那跟要他们命似的。真要他们撸起袖子干活?做梦去吧!再说了,真要精简机构的话,谁动谁的奶酪啊?这里面学问大着呢!动来动去的最后还不是普通员工的奶酪遭殃?领导的位子谁敢动啊?所以啊,这种现象估计还得持续一阵子呢。你们就继续看这出好戏吧。我是看够了。希望有朝一日央国企能真正实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局面而不是现在这种“能者累死、平者混日子、庸者坐领导”的怪现状就好啦。不过话说回来,在央国企里混得好的关键还真不是你有多能干而是你会不会演戏呢!会演戏的说不定哪天就成了真主角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