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县乡里中心:群众“心愿清单”变“幸福账单”

周边社栏 2023-11-01 16:29:39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雪娜 通讯员 聂园博

“过节了有活动,农闲了到乡里中心理理发、练练字,娃们不出村也能看图书,日子真不赖!”10月30日,在洛阳市嵩县黄庄乡王村村乡里中心,64岁的村民司马根打开手机相册,激动地分享着安逸的乡村生活。

在嵩县黄庄乡,活跃着一只“十心”服务队。结合群众医疗需求建设“卫生分院”,结合日间照料需求建设“爱心小灶”,结合村民自治需求设置“喜事广场”,结合志愿服务需求设置“爱心超市”……在这里,群众自愿参与、村民自治、自得其乐。

如何实现党群服务中心的提档升级,为助力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嵩县给出精彩答案。紧盯群众需求,以“7+N”党群服务中心为主阵地,打造产业发展“富民”“悦民”“亲民”“惠民”“便民”“乐民”等于一体的乡里中心综合体,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服务乡里乡亲的能力,把群众的“心愿清单”变成“幸福账单”。

家门口“十心”服务群众自愿 村民自治

“理发师技术好,服务也好。在乡里中心就能享受到理发店的服务,真不错!”刚理完发的张大妈神清气爽,称赞镇里的流动理发服务队为村民做了一件大好事。

在中秋节前夕,嵩县大章镇流动理发店的志愿组织队伍逐村展爱心义剪活动。由该镇提供桌椅板凳,志愿组织队伍热心理发师负责理发,自流动理发店正式“开张”以来,已为数百位村民理过发,每次五元钱的收费标准,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

嵩县黄庄乡王村村乡里中心 为群众提供免费理发服务

“我原来在广州做美发,现在上有老下有小,出去打工也不现实,自从乡里中心的志愿服务队成立以来,俺们这理发服务队也有5个人了。村里很多老人有理发需求,但他们出行不便,于是,我们每月固定上门帮他们理发。”流动理发服务队的张梅花说。

截至目前,嵩县共建立“三自”队伍6532余支,登记民间“能人”“艺人”“匠人”1300余名。通过经常性开展活动,让乡里中心成为群众的服务中心、活动中心、交流中心,有效地提升引领基层治理水平。

嵩县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宋柯楠介绍,该县按照洛阳市委“151”工作举措,以乡村运营为抓手推进乡村建设,着力推动嵩县乡村运营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群众因运营而富、乡村因运营而美、县域经济因运营而兴的目标。今年以来,嵩县32个乡里中心充分融入乡村运营理念,布局建设党群服务、便民生活、旅游接待、富民产业、乡村治理、乡村运营六个中心,着力推动党建、产业、服务、文化、健康、养老等各类服务进乡村。

创建“五星”支部 一乡一业 一村一品

嵩县陆浑镇龙驹村和九皋镇巴沟村的嵩县慧圆牛业合作社,工人们正在屠宰肥牛,分解装车,运往嵩州农丰超市。

“农丰超市直接联系厂家入驻,该合作社就在商场租了一个柜台直销自家的牛肉,厂家直进直供,少了中间商赚差价,每斤牛肉比其他大型商超便宜8块钱左右。”慧圆牛业合作社员工张晓华介绍,在“双节”前,嵩县何村乡桥头村和德亭镇下蛮裕村的农丰超市热闹非常,琳琅满目的商品摆放得整齐有序,促销人员热情地为顾客推销着商品,顾客尽情选购自己心仪的商品。

嵩州农丰超市由县供销社创新服务,通过全县16个乡镇供销社及5家有营业执照的公司,培育发展龙头企业,打造农商互联平台,并整合社会资源,建成县城大型超市和乡镇为农服务中心各1个,村级供销合作组织3个。

其中,投资4500万元建成的集零售批发、冷链物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型商超“嵩州农丰市场”,销售产品涵盖鲜肉、水产、蔬菜、熟食、南北干货、杂粮及日用百货、文体玩具等百姓日常用品等万余件,可满足消费者和周边群众生活需求。同时,利用乡、村两级基层供销社网络,实现农副产品上门收购、一站转运、市场直销,最大限度减少中间环节,保障群众收益。

近年来,嵩县加大“五星”支部创建力度,因地制宜发展“林药烟牧菌蚕油”等特色产业,坚持“一乡一业、一村一品”,高标准打造桑蚕养殖、食用菌种植、中药材种植等特色产业基地,创建桑蚕小镇、丹参小镇、柴胡小镇。

数据显示,去年年底,嵩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56万亩,蚕桑达2.3万亩,食用菌稳定在1.5亿袋,特色种植达26万亩,牛饲养量达10万头,羊饲养量达到28万只。该县计划在3年内打造农村综合服务社(农丰市场终端站点)100个,建立稳定可靠的产销合作关系,提升市场供应能力,进一步拓展经营服务内容,打通各类经营服务进村的“最后一公里”。

乡村资源“变现” 取之于民 惠之于民

“各位兰友,欢迎进入我的直播间,先来看看这款特别的兰花品种!”走进嵩县旧县镇中国·伏牛山兰花产业园,连片种植大棚里的兰花吐蕊盛开,散发出淡淡幽香,兰农门在花丛中支起手机,在不同平台的直播间“带货”。工人们忙着分株、整理、包装,将兰花通过不同渠道销往全国各地。除了种植户直播,兰花产业园还吸引外地“网红主播”齐聚产业园。

每月12日、24日的兰花交易会,辐射带动当地800多名群众参与种植、餐饮、农产品交易,促进全镇民宿、商贸、餐饮等产业发展,间接带动二、三产业经济收入达30万元,形成了集旅游观光、历史文化、农事体验于一体又一富民产业。

嵩县旧县镇中国·伏牛山兰花产业园 王博 摄

不仅如此,车村镇天桥沟村引进市场主体,免费培训留守妇女手工制作竹编、毛线制品、剪纸画等工艺品,推进合作经营,签订加工订单,打造“家庭手工作坊”;

城关镇叶岭村结合丹参产业,与专业研学机构合作,因地制宜将乡村采摘游、婚纱摄影、中药材研学等文化元素融入乡里中心建设中,举办嵩州汉服节·丹参研学等农文旅研学活动,开启田园体验模式运营;

饭坡镇洛沟村结合优势资源,融合服务业态,打造亲民露营地,开展农家菜烹饪、民宿管理等技能培训,今年来,接待游客达2万余人,带动30余户群众月均增收1000余元;

陆浑镇陆浑村以陆浑戎为切入点建设陆浑博物馆,整合村内运营资源,建成亲子游乐园、精品民宿和茶书吧、露营地等一系列既能服务乡里乡亲,又能回哺乡里中心运营的功能,实现可持续运营……

嵩县秉持集体小投入换取运营大空间的理念,总结提出“乡村大食堂、流动理发店、红色研学馆、乡村直播间”等十多种乡里中心运营模式,通过农业产业、乡村旅游、研学培训、非遗文化、康养服务、电商物流、超市进驻以及养老服务、日间照料、托幼服务等不同项目的实施和运营,增加村集体收入,为乡里中心的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

当下,乡村振兴战略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产业、文化与民生并进。原本“土里土气”的乡村逐渐告别了“大而粗”的管理模式,走起了“小而美”的精致路线。嵩县也正在用市场理念、市场思维、市场机制来建设乡村,有效激活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0 阅读:1

周边社栏

简介:周边发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