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有一个姓李的老头子,勤劳了一辈子,靠种田把两个儿子拉扯长大。日子虽然过得很艰辛,但是好歹总算有吃有穿。可惜,老了老了,老伴先他一步走了,两个儿子娶的媳妇都是小心眼,从来不给李老头好脸色看。
李老头在通往县城的道路边上挖了个茅坑,积点肥,种些瓜果蔬菜到街上卖,不至于在家里吃白食。
有一天,有一个姓朱的秀才要上京赶考,路过此地,人有三急跑到李老头的茅坑上解手,把装银子的搭包给落下了。
李老头来挑粪,看到了搭包,心想这是哪个过路人不小心丢在这儿的,便捡起搭包,一直站在路边等。
到了傍晚,才看到一个读书人风风火火地跑来,样子十分焦急,扒拉着草丛像是在寻找着什么。李老头就问他是不是丢东西了。
朱秀才说上午在这里解手,把装银子的搭包给弄丢了。李老头一听,就把搭包取出来还给他了。银两失而复得,朱秀才十分感激,记下李老头的姓名就匆匆上路了。
李老头回到家里已经很晚了,两个媳妇都问他干什么去了,怎么这么晚才回来?李老头说捡到个装银子的搭包,等人来还给他。
大媳妇马上就开骂,这个猪脑子,哪里有捡到银子还要还给人家的。二媳妇也骂道:真是个老不/死的,傻掉了吧,捡到银子都不要。
两个儿子听说自己爹捡到银子了,也跟着怪李老头不该把银子还回去。四个人,这个说一句,那个说一句,李老头气的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连饭也没吃,就独自上床睡觉了。
到了半夜,越想越觉得这个家已经容不下他了,就背着个破包拿着根棍子,流着泪出门了。从此,四海为家乞讨为生。
一年的七月份,李老头讨饭到了一个村庄,突然雷声滚滚,乌云压城,马上就要下大雨了。
李老头见有户人家的院子里晒着很多稻谷,草地上还有用竹匾晾晒的,他急忙进去把稻谷都收进屋子里。稻谷收完,雨也下下来了,李老头就在屋檐下躲雨。
没多久,两个年轻人跑了回来,一看稻谷都收进屋了,很高兴,一直向李老头道谢,请他到家里吃饭。
原来,这两个年轻人是亲兄弟,姓杨,父母双亡,家里只有一块薄田,日子过得很苦,两个人还都是光棍。
大雨过后,天气放晴了,李老头打算要走,兄弟俩一直挽留让他不要走了。
老大讲,李老头是个好人,不要再去讨饭了,就在他们家里住下吧!老二也说,干脆认李老头当爹吧,帮他们看好家门就好。
李老头见二人面善,讲话很真诚,就留了下来,结束了流浪的生涯,还多了两个干儿子。
住下来之后,李老头闲不住,就把屋后的荒地开垦出来种菜。几个月后,萝卜白菜等各种蔬菜长势喜人。
有一天,李老头要拔两颗菜,根系太发达了,他用力拔才把菜拔了出来。谁知,拔出萝卜带出泥,竟然在地里看到了明晃晃的银子。接着又拔了几颗,地里都是银元宝。
这可把李老头高兴坏了,等到两兄弟回来吃饭,急忙叫俩人用簸箕去装银子,来来回回搬了十几趟才搬完。
杨家两兄弟发了财,就盖起了一座大宅子,之前很多不联系的七大姑八大姨也都来串门了。有了钱自然就能成亲了,两兄弟都娶了新娘子,家业很快就兴旺了起来,人人都夸李老头好福气。
有一年,李老头做六十大寿,亲戚朋友都来贺喜,吃寿宴。有个货郎路过杨家,是李老头原先的邻居,两人认了出来聊了老半天,又留货郎喝酒吃饭。
货郎回到家之后,就对李老头的两个亲儿子讲,你们亲爹现在了不得了,发了大财,住在二百多里地外的杨家村,过六十大寿,可热闹了。
接着又夸李老头穿的衣裳多好多好,住的房子又大又宽敞,就连下人都有好几个,两个干儿子也都是本事人,家里可有钱了。
一番话,让李家两兄弟和两个媳妇听得一愣一愣的,怎么也不敢相信是自己爹。第二天,四个人就上路前往杨家村认亲。
一见面,两个儿媳妇就假惺惺地哭哭啼啼,说着李老头走后,她们是多么后悔,多么伤心,只恨自己没有找到李老头。如今重逢了,一定要接他回家好好侍奉。
杨家两兄弟和两个新娘子都不愿意让李老头回去,也看出来李家两个媳妇根本就没安什么好心,就与她们争吵了起来。
“你们已经将阿爹赶出来了,不知羞耻,还有什么脸面来认父?”双方大吵了起来,现场聚拢了很多看热闹的人。
刚好这天,县令下来体察民情,路过杨家村,见这边吵吵闹闹,就让衙役驱开闲人,上前责问发生何事?
杨家和李家几人见县太爷来了,纷纷开口求他给个明断。李老头上前说话,县令一看,这不正是当初还他搭包的李老伯吗?他高兴地喊了一声:“原来是你啊,李老伯!”
李老头抬头一看,愣住了,县令不就是当初丢银子的朱秀才吗!原来,朱秀才进京考取了功名,当上了县令,如今正好相逢。
朱县令问清楚了事情原委,责骂李家两兄弟和两儿媳忤逆不孝,判每人各打三十大板,勒令回家。
他夸赞杨家人有孝心,爱戴老人,接着又说,他能有今日全靠李老伯拾金不昧,不然估计早就客死异乡了,哪里还能为官治民。李老伯也是他的老父亲,应该归他来养老送终。
说着,就用轿子把李老伯给接走了。
写在最后
故事改编自《民间故事》,部分情节略有改动!
故事里,李老伯拾金不昧的精神值得称赞,而这一行为也加深他和儿子儿媳之间的矛盾,最终选择了离家出走,以乞讨为生。
在乞讨的路上,因为自己的善举,结识了两位年轻人,有了一个新的家。在这里依旧闲不住,充分发挥自己的余热,开垦田地种菜,意外发现了宝藏,把钱财都留给了干儿子。
在亲生儿子为了钱财前来认亲之时,与干儿子发生了冲突,因为冲突又遇上了之前丢钱的秀才。此时的秀才已经是县令了,直接被接走赡养。
可以说,李老伯是因为自己的善行,让自己获得了一个好的归宿。
声明:故事取材民间,含虚构成分。若各位喜欢,欢迎点赞关注,给您带来更多精彩故事。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作者:易卜元
现在如果有这种事情就是真正的重要新闻。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