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造车成功了吗?
01
小米su7横空出世
雷军这个人,活该他发财,简直就是个营销天才。
无论是雷军口中的“最后一次创业”,或是一晚 13 条微博热搜的讨论热度,都让小米汽车成为 2024 年中国汽车业最重要的一款产品之一。
就在昨晚,小米汽车三年之约正式交卷了。
时长两小时的发布会,让小米和雷军获得前所未有的热度,抖音打开全是小米,微博热搜冠亚军是小米,但凡一个稍微活跃点的微信群都在说小米......
楼下煎饼摊的摊饼大妈也能和你唠上两句SU7,可能路边的猫猫狗狗都知道小米SU7上市了,价格21.59万元起,顶配不超过30万。
不过小米汽车的高调是一如既往的。
大约三个月前,雷军就已经搞了场发布会。
会前 2 天,小米汽车先是在微博晒了晒自己的“一身名牌”的“穿搭”:
有做轮胎的米其林、做汽车零部件法雷奥、做音响的Dirac……各大友商纷纷发文为小米加油。
次日,小米汽车发布了一则海报,向比亚迪、蔚来、小鹏、理想等中国汽车行业先行者致敬,甚至还包括了老对手华为。
晚些时候,小米 CEO 雷军更是连发数条微博,分别向上述车企致敬,并且还花重金包下广告宣传。
“粉丝经济”、“社区营销”、“微博营销”算是被他都玩明白了。
要不怎么说小米能迅速成为世界500强企业,营销功不可没。
就连刘强东曾经也感叹过:
“别和雷军比营销,我们玩不过他,他不是一般人。”
发布会的效果也相当好:4 分钟预定突破 1 万、不到半小时破 5 万、5000 台创始人版秒空。
作为造车新势力中的“新势力”,小米能拿到这成绩相当不易,小鹏、蔚来、理想去年全年的销量也不过十几万台。
不过这个数字是否有水分便不得而知了,毕竟雷总说了,“定金可退”嘛。
02
许家印没干成的事,雷军干成了?
小米汽车是否能就此逆袭,走上人生巅峰,在当下的时间节点还不敢断言。
但在跨界造车这个范畴内,雷军起码要比许家印成功。
声势浩大不说,“饼”画的也比恒驰5要香得多。
C 级豪华科技轿车定位,4997mm 车长、3000mm 轴距,半隐藏车门把手、0.195Cd 风阻、车身 90.1% 高强度刚和铝合金占比、整车扭转刚度 51000N·m;
全系碳化硅高压平台、标配 7 个安全气囊、前双叉臂后五连杆独立悬架、标配高通 8295 车机芯片、小米生态、智驾等一样不少……
原以为如此“科技光环”加持下,小米汽车的定价必然不便宜,结果发布会公开的数字确实超出预料——
小米SU7标准版售价21.59万元;
Pro版售价24.59万元;
Max版售价29.99万元。
被“米粉”称为“雷神”的男人狠狠打脸我们在一月份那场发布会之后的预测:
“可能会高于30万。”
如今看来,小米造车离“成功”只差临门一脚了,这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相比其他搞跨界造车的,小米天生就有优势。
这里跟恒大造车做一下对比就知道了。
对于智能网联电动车领域来说,小米具备的人才、积累以及资本来说,比恒大更适合进入。
恒大就一个搞房地产的公司,它的核心人力资源都不是干电子领域的事情,内生并没有任何人才积累,多元化业务如果全靠外部人才,这是找死的节奏。
小米集团及其资本朋友圈三年前到现在都属于健康的状态,而恒大集团及其资本圈早已是千疮百孔,看起来是个大集团,其实里面早已经是拆东墙补西墙,要不然2万多亿的负债是一两天的时间就可以欠下来的吗?
恒大进入电动车领域,其实也是想着借力国家战略,给自己续命而已;
雷军造车更像是追赶这一波的风口。
更为重要的事,雷军本人是个执行力很强的企业家。
2022年9月份那会儿的小米汽车工厂,地面还没有建成任何东西,基本看上去全是荒地,只能看见几辆工程车和工人在打着地基。
就当时的状况来看,说小米汽车工厂1年之后就能建好,没有人会相信。
然而到了2023年中旬,虽然地面还是有很多土堆没被抹平,但工厂车间“方盒子”的雏形基本上已经建成了,里面灯火通明,还不断传出机械作业的声音。
在短短1年的时间里,从一片荒地再到工厂一期完工,小米汽车推进速度之快远远超出预期。
雷军是下定决心干这件事,而不是像爱马仕大哥天天把“大干三个月”挂在嘴边,结果“大干三年”还没看见一辆车。
在创业这件事上,雷军是靠谱的;在搞多元化经营这条路上,雷军也比其他人要成功。
03
小米汽车的未来
之前一直没有搞懂一件事,就是雷军为什么要造车。
雷军原本是打算投资,并不打算自己下场的,已经有很多布局投资了。所以一开始,他看好新能源车的产业,但是只想做个“投资人”并非“企业家”。
然而待到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格局逐渐固定下来,背后原因豁然开朗。
从空间分布来看,新能源车领域,上海有一汽,深圳有比亚迪,广州有埃安,同为一线城市的北京却不在牌桌上。
后来小米汽车几乎是一夜之间,成为北京市政府工作计划的重点任务。
2021年11月,小米汽车制造工厂落户北京亦庄。
小米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签订了《合作协议》,该项目将建设小米汽车总部基地和销售总部、研发总部,并建设年产能30万辆的整车工厂,分一期、二期各15万辆产能。当时定下的目标为2024年首车下线并实现量产。
如今看来,首车下线整体节奏和预期基本吻合。
谁劝动了他去造车,一目了然。
小米汽车属于京圈造车势力,北京国资委、北汽等不会眼睁睁看着上海、广州、深圳,甚至重庆在新能源车领域大杀四方的,这么大一块蛋糕,京圈一定会全力支持一支力量来参与进来。
所以,小米汽车成为未来新能源市场上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是肯定的。
唯一不确定的只有一点——
小米汽车是否能复刻小米手机的成功?
华为是从2003年都开始做手机了,而小米是在2010年成立的,短短一年的时间,在2011年开始发布首款手机就在互联网上火了。
其成功本质就一个字,快。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但快是结果,不是原因。
小米的商业路线是:平替跟随路线。
找到市场上卖得最好的产品,价格只有他的一半,配置达到80%以上。
手机圈的小米就是这样干的,iPhone卖8000,小米卖2999,配置达到80%。
但这个商业模式带到汽车产业就会有个问题:小米的供应链整合能力是否竞争过其他厂家。
造车新势力们为什么一定要把车卖得那么贵呢?为什么不做中低端性价比呢?
主要原因就是卷不过传统车厂,尤其是比亚迪和埃安……
人家造车多少年,有多少成熟的供应链,有多少技术储备,你刚干2年你想在性价比上实打实的干过人家?
制造业的本质是啥?不是造神,是“祛魅”,是把一个工业品通过大规模生产打到白菜价,让大部分人都能消费得起。
小米汽车现在走的路子,不一定是一条好路。强如华为、特斯拉、比亚迪都带不动20-30万区间的纯电轿车销量。
指望小米来带起来,难度非常大。
一句“还是要尊重一下科技啊”,说明小米很难卖到比亚迪7.98万的“地板价”。
向上面临蔚小理和特斯拉,向下有比亚迪和埃安两个传统车企,还要面临华为问界的围剿.......
小米汽车能在这个越来越卷的市场掀起多大的风浪,真不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