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无冕财经(wumiancaijing)原创发布
作者:海棠葉
编辑:陈涧
设计:岚昇
3月25日,胡润研究院发布《2024胡润全球富豪榜》,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居中国第四,财富缩水8%至2450亿元。
次日,字节跳动旗下的协同办公平台飞书宣布裁员,进行新一轮组织调整,原因是“效率在变低,力量不够聚焦,这不利于业务的长期发展”。
据第一财经报道,此次调整人员超1000人。
有点尴尬,号称帮企业提升效率的部门,却遭遇低效问题。
同时,一个危险的信号出现:字节跳动还向飞书施加了在财务指标上的压力。
据雷峰网,几天前,一位飞书人士曾称,飞书CEO谢欣今年的年度OKR中提及到的一项重点内容为财务健康。另外也有知情人士称,飞书今年期望收入能覆盖市场、销售和客户关系三大商业化团队的员工,公司将只负责承担产研团队的成本。
而据市界报道,飞书此次调整涉及的主要就是产研团队。
事情变得微妙了起来。
团队6000人,人均年薪80万
“新的一轮飞书裁员又开始了。”职场社交平台脉脉上,早在3月20日,一名认证为“字节跳动员工”的用户便发帖称。
随后,有人回复称裁员比例为50%,有人反驳说“不止,60%”。
“飞书人员实在太臃肿了,可能字节太赚钱了就忽视了部门组织效率提升。”关于裁员原因,相似的声音在评论区里比比皆是。
飞书到底有多少人?
一个广为流传的说法是2022年高峰期,飞书一度超过8000人。钉钉总裁叶军和金山办公CEO章庆元都问过:飞书8000人,到底在干什么?
“我们从来没有过这么多人。”彼时谢欣直接辟谣,8000人或10000人的数字“我也很吃惊”,不过团队人数好几千是真的。
据晚点Late Post了解,飞书高峰期在2022年的6000多人,现在是5000多人。
自2018年确定商业化后,飞书一直在扩招团队。但是直到2021年,飞书团队规模尚控制在2000人左右,下一年就激增了三倍。
真金白银极具吸引力。一位曾经服务字节的猎头说,字节当时招募飞书人员时,能普遍给到候选人30%的薪资涨幅。
以致于飞书团队规模远远大于同行。据悉,钉钉去年对外披露的人数是1600多人,腾讯企微、腾讯会议和腾讯文档加起来的人数为2200多人。
在员工总数远少于飞书的情况下,钉钉的用户数远超过飞书。
今年1月,钉钉对外披露,截至2023年底,钉钉的用户数已达7亿,包括企业、学校在内的各类组织数达2500万,付费DAU为2800万,软件付费企业数达12万。
艾瑞网统计的数据则显示,截至2024年2月,以月度独立设备数看,钉钉为1.6亿部,企微为9745万部,飞书仅有665万部,分别是钉钉、企微的1/24和1/15。
大力没有出奇迹,庞大的团队规模也并未带来对等的收入。
▲飞书内部全员信截图。
据飞书披露,ARR(年度订阅收入)2022年超1亿美元、2023年超2亿美元,按 5000人计算,飞书平均2023年每人只能带来28万元的订阅收入。
对比来看,按照钉钉达成1亿ARR时的1600人来算,平均每人带来的订阅收入是45万元。而据晚点Late Post,飞书的平均工资成本约在80万元/人/年。
“我们在中国应该是投入最大、最有决心、最有耐心的。”一如谢欣所言,飞书砸下最多的资源,但得出的ROI(投入产出比)却不够理想。
一年前,在字节跳动11周年年会上,字节跳动CEO梁汝波曾直接表示,集团对飞书和火山引擎的研发投入不低于抖音和Tik Tok,但字节跳动2024年的目标是“聚焦”和“务实”,对主营业务要加大投入。
去年11月字节跳动大幅裁撤VR头显PICO和游戏团队后,有飞书员工在脉脉上发问:“下一个会不会是我们?”
如今,担忧落地了。
不排除考虑出售?
飞书与现金牛抖音都立项于2016年。在习惯了内部赛马,一个项目失败后会立马转去做新的项目,靠激进战斗跑出超大量级用户产品的字节跳动,至今未盈利的飞书属实被寄予了难得的耐心。
2019年,飞书加码对外商业化,广泛招兵买马时,“赚钱”并不在飞书考虑范围内。时任飞书负责人张楠曾说到,中国TO B市场才刚刚起来,商业化前景应该看五到十年,更看重在先进企业里的渗透率。
恰逢五年之期,然互联网高歌猛进的黄金时代早已过去,市场进入到调整阶段,回归朴素,务实地赚钱越来越成为主旋律。
但飞书的商业化道路,并不占优势。
在飞书之前,钉钉已经牢牢占据传统to B、政务、教育市场;企业微信则依靠打通个人微信的独特优势,在to C领域有宽阔的护城河。
“先进团队,先用飞书。”于是后发的飞书,选择以大客户和高端数字化企业为切入口。
一些企业确实愿意为像字节那样先进买单,如理想、蔚来、小鹏等一批造车新势力,还有泡泡玛特、元气森林等消费新势力。互联网圈层外,飞书也特别受二代接班人青睐。
▲理想汽车CEO曾发微博称赞飞书。
他们的背书,为飞书在协同办公市场中抢到了一席之地,但飞书也不得不匹配数百人的团队,为单一大客户做好付费定制服务,成本高、周期长。
而当飞书选择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大KA上,就很可能会导致,对数量更多的中小企业的需求把握不及时。
这一弊端在疫情期间被无限放大。
疫情突至,居家办公、上网课等需求爆发,本来面向大客户设计的飞书产品与涌入的中小用户需求不匹配,当其决定免费开放时,市场上很大一部分的需求都已经被钉钉和企微承接完了。
飞书硬生生错过了这波增长大潮。
当时,已经成立数年的钉钉和企业微信,用户量顺势起飞——企业微信仅用了9个月,用户量就从6000万增长至2.5亿;时任阿里云总裁张建锋也曾公布过一个数据:疫情期间钉钉增加了1亿用户。
2020年底的CEO面对面中,张一鸣也反思,飞书因为没有更好地做足准备,在2020年上半年疫情爆发时期错过了增长。
错失了先机,也错过了偶然的机遇,飞书接下来的道路越发艰难。
▲飞书部分客户,截图自飞书官网。
如果按裁员后4000人的团队规模来算,飞书想要在2024年达成收入覆盖商业化团队的目标,营收需要直接要奔着4亿美元去——难度非同一般。
谢欣为飞书找到了一个方向。在全员信中,他称将服务好to B客户,提升AI能力以增强产品竞争力。但这不是一条新路,业内玩家都各有所涉足。
出海是另外一条探索之路。
去年11月,界面新闻曾报道,有知情人士称,飞书管理层在一次内部会议上透露,飞书国内业务短时间内无法实现盈利,业务中心将转移至海外市场,重点在日本、东南亚、欧洲等地区发展。
市界近期也在一则报道中指出,约在四个月以前,飞书已经在要求“高级别同学”做好跟海外当地团队一起工作、体会文化、感受市场的准备,在飞书内部颇受重视的市场营销人员也已经被调去海外。
不过很早之前,飞书便进行过全球化布局。
如2020年中,飞书开始同时翻译印地语、日语、泰语等16种语言的版本,试图去海外要增长,当时几乎“所有产品团队都参与其中”。现实来看,这一浩大的工程最后成效甚微。
据业内人士透露,飞书在裁员后不排除考虑出售,潜在买家包括百度、金山等,目前还处于询价阶段。
踌躇中,飞书的员工在等待一个结果,是飞书的盈利先来到,还是张一鸣的耐心先耗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