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二十四年(736年),伴随着张九龄被免除宰相一职,李林甫开始了自己十七年独相的政治生涯。不管这个结果如何,至少大唐的宰相们终于不用"打架"了。
但是,开元晚期得闹剧并没有结束,只不过,这场戏的主战场将从外廷转向后宫。
自从武惠妃横空出世后,她不仅打败了王皇后,而且成为后宫专宠的第一人。但是,对于这个"纵使后宫佳丽三千,也要独宠于一身"的武惠妃而言,因为自己身份的关系,她始终没有当上皇后,这不得不说,绝对是人生第一大遗憾呀。
当然了,对于当皇后,武惠妃彻底死心了。但是,为了自己的孩子以及自己未来的地位,让自己的孩子当太子,这个是必须要完成的。
可惜的是,武惠妃的想法很好,但是面对非常"理智"的丈夫和绝不认同、誓死反对的满朝文武,武惠妃势单力薄,一点办法也没有,只能这样一年一年地拖着…
如今,十年过去了,自己的儿子已经长大成人了,还娶了一个姓杨的大美人,而太子之位却一直没有解决,这可怎么办呢?
殊不知,就在这个时候,一个人的突然出现,让武惠妃看见了希望,那件毫不可能的事情也彻底出现了转机。
这个人,就是"口蜜腹剑"的李林甫。
咱们前面讲过,为了得到宰相的宝座,李林甫与武惠妃签署了一份协议,你让我当宰相,我就让你儿子当太子。如今,这个协议完成了一半,武惠妃的承诺已经得到兑现了,现在轮到李林甫必须履行当初的誓言了。
于是,为了同一个目标,李林甫和武惠妃再次联合了起来。从那以后,武惠妃负责在后宫行事,专门给皇帝灌迷魂汤,天天说太子的坏话;而李林甫则在外廷伺机而动,专门负责盯着太子的一举一动,只要太子有任何的不法事情,立刻举报杀之!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十月,李林甫向武惠妃报告,说太子常常和两个弟弟混在一起,一个是鄂王李瑶,另一个是光王李琚,他们经常发表对皇帝不满的言论。
要知道,这三个小伙子发泄一下不满,也是情有可原的。毕竟,他们的母亲都受过宠,后来因为这个武惠妃,又都失宠了,可谓同病相怜。这三个孩子就走在了一起,抱怨自己的父亲太薄情假意,让自己的母亲受尽委屈,等等。
儿子发发牢骚抱怨父亲,这其实不是什么大事。但架不住武惠妃把这件事情"做大""做强"了。
知道了这件事情后,武惠妃立刻梨花带雨地找唐玄宗诉苦。她是这样说的∶
"启奏皇帝,太子和两个王爷结党,说妾身夺了他们母亲的宠爱,因此怀恨在心,他们要杀了妾身,还望皇帝为我做主呀!另外,他们还说了您好多的坏话,妾身都不敢跟您说…….."
说完,姗姗跪拜,痛哭流涕。
听完这番言论后,唐玄宗勃然大怒,立刻召开全体大会,要批斗这三个逆子!
这一下,太子李瑛的地位眼看就要彻底黄了。
幸好,那时是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十月,当朝的首席宰相,还是那个张九龄。
在这个问题上,张九龄绝不同意。他不仅摆出了家国天下的大道理,而且还讲了一大堆听从女人改换太子最后国家灭亡的故事,结结实实地给皇帝上了一堂历史课。
皇帝要换,大臣不干,这件事情就彻底僵持下去了。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女人的一步臭棋,彻底打破了这个僵局,也让太子躲过了这一劫。
这个走臭棋的女人,就是武惠妃。
原来,武惠妃并不是放弃了,而是她觉得吧,在这个问题上,李林甫已经被她收买了,干脆把张九龄也收买了吧。于是,武惠妃派了一个叫牛贵儿的宦官,让他去找张九龄。
对于张九龄而言,武惠妃收买他这件事,简直就是在侮辱他的人格。第二天早朝的时候,张九龄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把这件事情从头到尾说了一遍,还把武惠妃痛骂了一顿。
这一下,唐玄宗也彻底明白了。
对于唐玄宗而言,张九龄的这番话让他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本来,武惠妃天天梨花带雨,要求皇帝保护自己,给人一种楚楚可怜的印象。可是现在呢,原来这个女人一直在演戏。她不仅觊觎太子之位,而且还和外廷联手,居然敢偷偷摸摸联络宰相。
唐玄宗是一个从武则天、韦皇后、太平公主时代走出来的皇帝。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后宫与外廷联合的威力。因此,在认清武惠妃的真面目后,唐玄宗立刻把她痛骂了一顿,而太子李瑛的位置,也就此保住了。
当然了,虽然太子的位置暂时保住了,但是,由于痛骂自己的父亲,诅咒自己的小妈,在唐玄宗的心目中,太子还是被无限边缘化了。
此时的太子,就像一头快死的骆驼,等着上天给他那最后一根稻草。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四月,这最后一根稻草终于如期而至。这一年,伴随着张九龄被轰出朝廷,太子李瑛的最后一个庇护伞终于也不复存在了。太子算是彻底完了。
但是,接下来的这段历史,只能用四个字形容∶诡异无比。
按照《旧唐书》和《资治通鉴》的记载,这哥三个不长记性,又聚在一起痛骂皇帝,结果又被抓了一个现行。这一次,皇帝旧事重提,二罪归一,就把太子废掉了。
根据《新唐书》的记载,说太子是中了武惠妃的圈套,这才被废。原来,有一天武惠妃派人向太子传旨,说宫里闹盗贼了,请太子立刻率军护驾。
于是,这哥三个立刻全副武装,带着士兵就冲进皇宫了。结果呢,他们只看见了一个痛哭流涕的武惠妃,还有一个血灌瞳仁的父亲,以及那个诬告自己兵变造反的罪名∶
"陛下,太子要杀臣妾,还请陛下替臣妾做主。"
至此,这哥三个才明白了,咱们这是误闯了"白虎堂",彻底上了武惠妃的当了。
当然了,这两个版本均出自正史,全是官方权威的记录。至于哪个可信,谁也不知道。
但说太子带兵入宫一事大概率是假的。
第一,太子是成年人,这哥三个还和武惠妃有矛盾,不可能轻易相信武惠妃的谣言。
第二,太子被抓后,必将供出武惠妃假传圣旨的事情,武惠妃不可能毫发无损。
第三,太子谋反可是重罪,如果罪名成立,将被株连上万人,不可能只追究他们三个人的刑事责任,而对其他人网开一面。
所以,应该是这三人没有吸取任何的经验教训,死不悔改,最后只能一起去死了。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五月,在满朝文武没有任何"异议"后,李隆基昭告天下,把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贬为庶人。十五天后,李隆基继续颁布圣旨,将这三个人赐死在了长安城东的驿站里。
一日之内,连杀三子,这应该是唐玄宗时期最大的一场冤案了。要知道,根据古书记载,太子宅心仁厚,三十年来一直很乖,从来没有出过什么大错,而李瑶、李据更是以博学多才、博览群书著称,未来肯定是治国的能手。可结果呢,这哥三个就这么稀里糊涂地死了。
太子死后,东宫的位置空出来了,国家不能一日无储君,为了这个国家的长治久安,唐玄宗该册封一个新的太子了。
在后宫第一宦官高力士的建议下,按照立嫡立长的原则,唐玄宗立三子李亨为太子,也就是后来的唐肃宗。
就这样,武惠妃拼尽一生,害人无数,最后还是一败涂地,等于给他人做了嫁衣。值得一提的是,在太子死后三个月,武惠妃因精神问题也死了。
与此同时,因为事情败露,武惠妃的儿子李瑁从此再也没有得到过父亲的宠爱,就连老婆还被唐玄宗给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