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诗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之精神产物。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的精神世界里,小小杯中物却是他们的精神寄托,是催生文字的酵母。
因此,当酒和诗人相遇,往往会一发不可收。
有人借酒怡情,享生活之趣味;有人借酒忘忧,品世间之百态;有人饯行好友,叹离别之情愁;也有人小酌独饮,抒人生之感慨。
我们翻阅中国诗歌史的章章节节,均可闻到阵阵扑鼻的酒香,看见那因酒而引发的闲情逸趣。
李白斗酒诗百篇,知章醉后水底眠,刘伶嗜酒爱裸奔,易安醉酒任船横。
桩桩件件,令人叹为观止。
也难怪有人说要是拿上古诗词去压榨,起码还会淌出半斤酒来。
宋朝的大文豪苏东坡也是一个好酒之人,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予虽饮酒不多,然而日欲把盏为乐,殆不可一日无此君。”
酒喝多了,自然以酒入诗的情况就多了,苏轼留下的诗词有大量关于酒,名句更是俯拾皆是,数不胜数。
当然喝酒,就有喝醉出糗的时候,也有喝多了醉倒在路上连家都回不去的情况,苏轼也不例外。
苏轼被贬黄州的某年春天,他照常出去闲逛游赏春景,他走到蕲水河附近,看到一个酒馆,便跑进去喝了几杯。
酒馆的酒甚的苏轼喜欢,苏轼爱酒之人,不免多喝了几杯,直到有点迷糊了才走出酒家。
那料这酒后劲忒大,苏轼摇摇晃晃趁着月光来到一处溪桥之上,酒意涌上头,顿时撑不住了,便在桥上昏昏地睡了过去。
一觉醒来已经天光大亮,抬眼四望,乱山如簇,溪水泠然,恍然间有非处尘世的错觉。
他想起了这一夜的经历,于是诗兴大发,在桥柱上写下了一首美丽的词《西江月·顷在黄州》。
《西江月·顷在黄州》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在这首词的前面,还有苏轼写的一个小序,“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书此语桥柱上”。
这短短54个字的小序也充满了诗情画意,序和词加起来,就是“到此一游”的苏轼版。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暧暧微霄”,皎洁的月光,照在波光粼粼的河面上,天空中有几丝淡淡的云彩。
弥弥,是指春水涨满、溪流汩汩的景象;隐隐层霄是指若有若无的云层,其实就是轻云拂月。
这两句一是低头看水,而是抬头看天,来写归途所见一副美轮美奂,如同人间仙境一般的画面。
“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马背上的障泥还没有解下来,我却不胜酒力了,迫不及待的在河边下马,倒在这芳草中睡一觉。
障泥是垂于马两侧以挡泥土的马鞯,玉骢,代指好马。
而欲眠芳草,既写出了此时作者的酒意醉态,更是表现出眼前美景的醉人和惹人喜爱,恨不得和它们融为一体。
“可惜一溪明月,莫教踏破琼瑶”,这小河中的清风明月多么可爱,马儿啊可千万不要踏碎那水中的月亮。
“可惜”是可爱的意思,“溪”作了量词,巧妙地将风、月与溪融为一体,并洗去了风尘世俗之感;琼瑶,本是美玉,这里代指月色,水月交辉,有如晶莹剔透的珠玉。
简简单单的十二个字,此传神地写出水月之静美,勾勒出一幅如同仙境般的美丽画面,更进一步抒发作者迷恋、珍惜月色之佳的心情,真是美极了。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我解下马鞍作枕头,斜卧在绿杨桥上进入了梦乡,听见杜鹃叫时,天已明了。
眼前的景色太美了,不忍去破坏,那便就在这绿杨桥边入眠吧。
到这里苏轼其实还是有意识的,但意识只是到这里了,随后便沉沉睡去,他这一觉当然睡得很香,直到清晨听到杜鹃鸟的鸣叫,才将他唤醒。
这清晨杜宇第一声,既写出春晨的喧闹和生机,更体现出万籁俱寂、静谧而纯洁的山中春晨之美,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让人沉浸其中难以自拔。
全词描绘出一个物我两忘、超然物外的境界,把自然风光和自己的感受融为一体,更是抒发了他乐观、豁达、以顺处逆的襟怀。
要知道这首词是他写于“乌台诗案”死里逃生被贬黄州人生艰难时刻,当时连一家人吃饱穿暖都是难题,但他在这样的处境下,却能够“行到兴尽处,眠到春晓时”,内心是多么豁达,多么乐观呀。
无怪乎千百年来,无人不羡慕佩服苏轼的豁达。人生不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如果你很苦恼,不如多读苏东坡,这样也能在平凡的日子里体会到生活之美。
-END-
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