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尘遍路日记:到达了今天的日子|最深之水

信息周末 2025-04-19 16:14:34

高知市空海塑像附近的一位遍路者。作者供图

今天要转场,也就是转移住宿根据地。路上要花不少时间,没有安排寺院纳经的行程。

海边的阳光亮度很高,估计跟水面的反光有关,白晃晃的让人睁不开眼。在室户岬,估计有身处天涯海角的心理因素,这种亮度似乎更高,更为弥散,让人恍惚和沮丧。还伴随着一种类似绝望的感觉。只能说是类似,因为不敢靠过去多想。从早上起来拉开窗帘看到外面的海景时就有这种感觉。在成都,无论怎样的艳阳天,也不会出现这种白炽的景象。我一直觉得,居住在海边需要一种特别的勇气。

倏忽间,几千公里之外的家跳进脑子里。看了一下时间,还没有到我平时进书房的时间。我一般会在9点开机写作。赶紧抛开这些念头,后面的路还长呢。《平家物语》里说,“古时大将出京征讨朝敌,皆须有三大觉悟:御赐节刀当日,忘却家宅;步出家宅之后,忘却妻子;投身沙场英勇杀敌时,忘却自身性命。”这种联想有点莫名其妙。这些年,我外出旅行的时候很多,因为有微信,即时联系,家人朋友如在身边,没有特别的隔离之苦,但书房对于我来说就有很大的牵引作用,出门几天后就会特别想念。

温泉酒店的早餐是日式的,豆腐、烤鱼、酱菜(渍物),用味噌汤泡了一碗米饭吃下,踏实多了。

我们要坐的那趟车,站牌上写的是9:35到达“大师像前”这一站。大师就是弘法大师,空海和尚。这一站就在酒店门口。退房后我们就在酒店门口等着。站牌那里有几棵树,但树很小,不足以遮阴。站牌和酒店门口之间有一块空地,白花花的太阳倾倒于此,看上去很烫,实际上也很烫。但坐在酒店门口阴凉处的椅子上,就能享受清爽的海风。

9:35,公交车从我们面前呼啸而过,转眼就从山崖转角处消失了。

目瞪口呆。就离站牌十来米,早早就等着,居然把车子赶掉了。其实之前就知道,日本公交车上,每个座位旁边或者上方,都有下车呼叫按铃。如果没人按铃,站牌前又没有乘客等候,司机是不会停车的,甚至不会减速。这一趟公交,“大师像前”这一站就是这种情况。

下一趟车是11:39。要等两个小时。关键是,能否接得上从安芸车站出发的JR。

海风清凉,阳光炽烈。谭博士笑说,也好,面对空海大师好好反省一下。

就这么坐着。偶尔看看手机。倒是很难得啥事也不干就这么坐上两个小时。

路的那一边,走来了一个遍路者,斗笠、白衣、短裤、金刚杖,背上是很大的背包。根据目测,背包里面没有帐篷,但肯定是有睡袋的。最御崎寺是第二十四番,如果顺打,从二十三番药王寺走过来,是77公里,得要走两三天,遍路者会在中途找民宿或者遍路宿坊安顿自己。如果逆打,从二十六番金刚顶寺和二十五番津照寺走过来,是13公里。

这是一个中年男人,看上去在重负之下已经找到了自己行走的节奏,不疾不徐地走着,神态安详。他走过空海塑像时,也没有停下来,甚至没有抬头看一眼。一般来说,路遇遍路者要打个招呼问个好,但我们没有打扰他。他也许已经进入入定状态了。入定并非只是静坐冥想时才会产生的,在专注于一个行动时,比如瑜伽,比如徒步,比如一个重复的劳作,入定的状态也是会出现的,那个时候,无我的潮水会渐渐蔓延过来,把自我的意识淹没在水面之下。

这种长时间单调重复的徒步,会在身体里留下什么印记呢?这是我想了解的。

我时不时会想到身体记忆这个东西。五感之中,触觉是最脆弱易逝的吧。听觉的埋伏很深也很绵长,好些时候,一曲歌响起,一个时代就回来了。味觉拥有一直延绵的伴随特性,被某一个滋味突然击中的话,童年就回来了。视觉是最显性的感官。嗅觉是最智慧最本能的感官,有一个说法,说是一见钟情其实就是嗅觉匹配的缘故。相比之下,触觉转瞬即逝,头也不回地就无影无踪了。对于触觉的记忆其实并非记忆,而是理性的确认,确认曾经有过触摸这个动作和过程。可能正是因为其瞬间的属性,因而快感强度也就最高。但是,如果长时间地用脚叩击路面带动身体往前行进,这种触觉,会植入神经深处吧。时间,这是个关键问题。

11:39,车来了。我们乖乖地站在站牌下面,让司机从山崖那头转弯过来就能看到我们。

从大师像前至安芸车站,这趟公交耗时1小时27分钟,一共有110站。

公交准时的话,我们到达安芸车站转乘JR去高知的话,中间接驳时间是9分钟。这趟漫长的公交行程,到了安芸车站时晚点了5分钟,于是我们在4分钟之内冲进车站,买票,进闸,上车,然后车就开了。说起来不可思议,但当时却并不慌张,只是冷静快速地行动着。那种状态是脑子在动,身体在动,但心情并不启动。

话题岔开一下。日本的公交车是后门上车,取整理券(用于计算车程),到站前按停车呼叫按铃,走到前门,下车时在司机手边的操作台上刷交通卡或者放入硬币。操作台上有把1000元纸币换成硬币的机器。票价会在车头前面的屏幕上根据车程显示出来。一般来说,乘客会在下车前准备好车资,但毕竟有可能要换硬币,还有就是为了安全,乘客须得在车停稳后才会从位置上站起来走向车头,很多老年人行动缓慢,所以每一站的停留所花时间是不一样的。没有人催促,大家都很习惯这种节奏。待前门乘客下完后,后门再打开,让乘客上车。

从安芸车站到高知车站,耗时1小时06分。入住车站旁边的酒店。时间还早,去逛了一下高知城。这个城堡建于安土桃山时代,是旧时土佐藩主的居住地和统治中心。登上天守阁所在的那层平台,视野中的景观已经相当开阔,就没再登楼了。高知城是目前日本现存的12座天守之一,也是唯一保存了本丸御殿、天守、追手门等一系列原有格局的古城。我想了一下,我去过几个天守呢?大阪城、京都二条城、金泽城……其他就有点想不起来了。还是对这个题材不感兴趣。

高知城天守。天守是日本城堡中最高、最具代表性的部分,有瞭望、指挥功能。作者供图

高知车站广场上立有坂本龙马、武市半平太、中冈慎太郎三位出身土佐藩的明治维新志士的塑像。在幕府末期的倒幕运动中,四国这个区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前面的日记里,我看到第十四番常乐寺和第十五番国分寺的气势粗犷的庭园时曾说“看来四国这个地方的气质相当刚猛”,其实也是因为阅读日本近代史的时候,四国这个地方的人给我留下的印象。

坂本龙马是高知人,此人有胆有识有勇有谋,在倒幕运动中,提出了合理有效的政治纲领,组建了颇有战斗力的军事力量,整合联动了各方资源,加速了推翻幕府的进程,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和军事家。高知以坂本龙马为荣,除了在高知车站广场的三人立像之外,在高知境内还设有好几处纪念场所,有县立坂本龙马纪念馆,还有在高知市桂浜公园的龙马台地和雕像,在高知城本丸御殿里的“高知城怀德馆”里,坂本龙马作为历史上的高知伟人位列其中。想起坂本龙马,立马就会想起高大英俊的福山雅治,他主演了电视连续剧《龙马传》,算得上他的代表作之一。

在高知车站广场的一角,有一处天然石头的句碑,叫做“啄木父子歌碑”。句碑下方有铭牌说明,“啄木之父石川一祯终焉之地”。石川父子不是高知县人,他们是岩手县人。一祯本是岩手县日野户常光寺的住持,后来来到高知的大泉院,去世时的原址就在车站这个地方。这是因子而贵的例子。26岁就去世了的日本诗人石川啄木,出生于1886年,不到20岁时就出版了第一部诗集《憧憬》。后面的重要作品有《一握砂》《悲哀的玩具》等。石川啄木被视为诗歌天才,在日本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存在。石川啄木的中文版作品有好些,周作人翻译的《爱啊美啊人生啊》,还有《从前的我也很可爱》《石川啄木短歌》《事物的味道,我尝得太早了》等。我书架上的石川啄木版本是最后这本。

晚饭前,我和谭卫东照例去便利店买食物,明天继续走遍路,要准备好午餐(饭团、面包、蔬菜汁)。来回经过啄木父子歌碑,想起啄木的一首短歌,“像一块石头,顺着坡滚下来似的,我到达了今天的日子。”到达这个意象很好。每一天都是到达。

洁尘

责编 邢人俨

0 阅读:0

信息周末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