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SHIBA,TOSHIBA,新时代的东芝。”20世纪80年代,东芝的这句广告词风靡中国。当时东芝牌的彩电、洗衣机、冰箱,是无数家庭向往的三大件。
四十年过去,如今东芝却面临着退市的局面。
据央视新闻援引《朝日新闻》20日报道,日本东芝公司将于当天从东京证券交易所退市,结束自74年的上市企业历史。退市后,东芝于12月22日成为私募股权基金日本产业合作伙伴(JIP)的子公司TBJH之全资子公司。这场已持续近3年的重组危机终于尘埃落定。
东芝公司成立至今已有近150年历史,作为日本制造业的代表之一,东芝曾与松下和夏普并称为日本白色家电三巨头。此外,东芝还涉足半导体、能源、基建等众多领域。
2015年,东芝在被曝光会计造假丑闻并陷入财务危机后,东芝多次传出并购重组方案,均告流产。有分析说,东芝的重组方案迟迟难以确定,与东芝握有敏感技术、日本有关方面对投资方的选定特别慎重相关。
值得关注的是,在东芝崛起的历史里,曾被外界认为是通过收购其他公司快速扩张---在40-50年代东芝购买许多当地重型机械的制造商与工业相关的公司,2006年东芝以50亿美元买下西屋电气(核子反应炉制造商)77%的股权,更是引起世界瞩目。
不过在多次公司丑闻爆发下——2011年福岛核电站泄漏事故打乱了东芝在核电业务的节奏,2015年,东芝又曝出财务造假丑闻,七年间虚报了2248亿日元(约120亿元人民币)的税前利润,超过了这七年间税前利润的三成,承认虚报后东芝股价下跌了25%,包括社长在内的16名董事中有半数辞职。
近年来东芝只能从昔日“买买买”转变成“卖卖卖”来“卖血续命”,甚至在这过程中,也不乏中国企业的身影:
2015年,索尼宣布以19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9.899亿元)买下东芝的图像传感器业务;
2016年,东芝向美的转让出主打家电业务的东芝生活电器株式会社80.1%的股权;
同年,佳能以约合62亿美元的总价格收购了东芝集团旗下的东芝医疗系统株式会社;
2017年,海信电器以129亿日元购下东芝所持有的主营电视机及相关周边设备的TVS公司95%的股权;
2018年,夏普以3600万美元的价格将东芝80.1%的电脑业务股份收入囊中;
同年,将在存储器市场份额世界排名第二的闪存芯片业务以180亿美元(约1251亿元人民币)的价格卖给了美国贝恩资本。
2022年东芝再次以大约9亿美元的价格,出售其拥有的绝大部分东芝开利(TCC) 股权给开利全球公司。
东芝的衰落是日本制造业衰落的一个缩影。
二战后,日本曾承接了大量的制造业,并因此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以东芝为代表的日本产业巨头就在这样的情况下逐渐崛起,并且成为了市场的制造业巨头企业。随着中国制造的崛起,中国产品也拥有巨大的性价比优势。与此同时,美国还在不断推动制造业回流。大规模制造,日本优势不如中国明显,高端制造,日本又不如美国基础雄厚,这就导致日本的制造业优势逐渐丧失,许多曾经的市场领导者逐渐被市场所取代。在这种背景下,东芝的衰落也就不可避免。
制造业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生产体系,在智能世界的裹挟之下,不断变革才能获得新的生机,开源节流、降本增效、提高生产效益都是我国制造企业正在努力奋斗的目标,比如有的制造型企业开始尝试全流程与虚拟设计、数据分析结合;有的企业应用数字孪生缩短工厂建设周期,降低重点设备维护成本;有的企业将精益管理方法结合数字化工具,提升计划、生产、质量等管控效率和精度,比如在机床加工生产的过程中,将下料环节的常规软件改为利用率更高的自动套料软件,提升原料的利用率,鞍钢企业利用这种方式,一年节省500万元的原料成本;三一重工更换成国产SinoCAM套料软件后,材料利用率提升8.17%。
“企业不改变,终将会倒闭。”韩国《中央日报》21日的报道评论称。连市值上千亿的百年东芝都会倒,这句话再次被证实为真理,报道称“在充满变化的时代,东芝并没有推进技术创新,未能适应新局势而被甩在了后面。”
(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及央视新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