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手》连续三期的火力输出,让芒果台秀了波“综艺肌肉”。
从节目换血到洋人入侵,从谁守国门到光头章鱼哥...
一个“老年节目”从不被看好,一步成为娱乐榜话题制造区,也难怪导演能小小暗示一波“没档期”的嘉宾。
如果说谁在这波红利下享受了最大的“风口”,除了节目组就是黄宣了。
可能很多人也会认为是那几个外国歌手,但如果要对比知名度增长幅度,还有未来在内娱发展机遇来说,黄宣堪称“遥遥领先”。
当然名利场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在风口自然也会有风波。
娱乐精神很多人将黄宣的“爆红”归功于特殊:
秒切换的表情,夸张的语言能力,搞怪的形象,有实力的演唱风格...
其实黄宣的流量密码很简单,他拥有内娱稀缺的“娱乐精神”。
综艺的本质是噱头、是话题消费、是提供情绪,但似乎很多人都没这个概念。
先认清一个事实:国内综艺都是老油条了,他们太懂学习如何让综艺怎么火了。
但市场大的事实又让发展变得古怪,「学形不学意」就一直被诟病。
买版权、提升质感、剧本调度、请大牌...
看似努力进步,实际也导致了一个现象:综艺有效果了,但优秀的综艺却十分少。
尤其在综艺人员的配置上,嘉宾“端着”的态度更是屡见不止;
讲鸡汤、玩摔凳都叫效果,几个明星聊天就叫轻综艺,在公布结果时插广告就叫制造悬念。
其实娱乐节目真不用上升深度。
找人念金句造冲突,真不如叫邓超、大张伟聚在一起发疯效果好。
而黄宣的补位,就是展现了一种就是典型的“台式娱乐”。
港台娱乐圈由于发展过程的铺垫,“高收视”的竞争意识几乎是与生俱来的。
这也导致了石破天惊、搞怪噱头成了行业基准,大家都这么往上爬,要么你就天王级不在乎,要么你就乖乖合群。
吴宗宪只有一个,但像吴宗宪的台湾艺人数不胜数。
见怪不怪的台娱基操对“刻板”的内娱还是拥有显著的冲击力,毕竟张扬和有梗更贴合娱乐的命题。
为娱乐服务的精神,正是黄宣能俘获大部分观众的原因。
未知被知道越少的,就有越多的关注。
形象清奇的光头艺人,对于广泛的节目受众来说仍是一个“不熟悉”的歌手。
在S级综艺光环下,一些被热议的表现,一点彰显实力的优点,就足以构建观众的好奇心。
《歌手》从引用外国歌手竞演时,就把「期待」定位节目基调,而黄宣只是把这个节目主体刻画的更深。
类本土的艺人亲近感,又有外国艺人的陌生性,这便是专属他的标签优势。
未知也是把双刃剑,它迅速的为名气加温,也能延伸争议。
黄宣的争议事件可能大家也有所听闻:有网友发现黄宣过去的“不当言论”。
分别涉及对侵华历史评论“历史可以原谅但不能遗忘”、以及在新年配图“大清鸦片”的内容。
事件争议较为模糊,舆论反馈也并不算大,合适的公关处理也足以应对风险。
至于节目组怎么安排,作为观众的看戏即可。
毕竟对于一个直播且高热度的综艺来说,风险也有很多层次考量,我也相信芒果台最后的决定是足以表达相关态度。
起码在目前为止,黄宣的商业价值是十分被看好的,但一步登天只会是成功者的谦逊借口,真实世界里的一落千丈才是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