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寻找陕西的“确定性”?

财经西部 2023-01-11 10:09:36
原创幕何方财经西部2023-01-10 17:57发表于陕西

撰 稿︱方彬蔚《财经》丝路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

编 辑︱师安鹏

2023年的全球经济复苏,依然面临多重挑战,充满着诸多不确定性。

按照世界银行最差的估计,2023年全球经济将陷入全面衰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过去一年多次下调2022年度全球经济增长预测,最新预测为3.2%,而2023年情况将更为艰难,预期增速为2.7%。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来自IMF总裁的警示,其认为2023年有可能爆发二战结束之后的第三次全球金融危机。

财政部原副部长朱光耀认为,按照世界银行预测的最差情况,也就是全球经济增长只有0.5%的话,可能出现1982年全球债务危机之后的严重冲击情况,全球经济在2023年陷入一场全面的衰退很难避免。

一方面是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还有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及三年疫情之后的市场重启,2023年注定是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之后极不平凡的一年。内外环境前所未有的巨变下,以陕西为代表的西部内陆省份,如何在不确定因素中寻找确定性呢?

首先,对当下的地方政府而言,需要完成从抗疫体制向市场体制的快速转型。疫情三年以来,市场力量被严重削弱,市场主体的数量也在不断减少,企业主体对未来的预期充满不确定性。同时,国民经济的循环中断,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合约中止,市场活跃度也在不断减少。

因此,重启市场活力,恢复心理预期,可以说是地方政府2023年经济工作的难点和要点。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守英认为,当前阶段的重启市场改革,非常类似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和1992年市场化改革两个阶段,都是到了再不开启市场就过不了的时候,都讲要真正让市场起作用。

其次,重启市场活力的重点在于市场主体,关键在于提振企业和企业家的信心,尤为紧迫的是调动企业家的积极性。对陕西而言,过往三年的时间里,无论民营企业还是国有企业都遭遇了不小的困难。如何有序化解、纾困,防范重大风险是重中之重,要力争避免“黑天鹅”事件的出现。

保市场主体就是保税源、保就业、保稳定,就能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经济发展的信心。地方政府应当要有全局思维、以实际行动来亮明态度,多花一些功夫,让遭遇流动性困难的市场主体能缓过劲来,恢复元气走上正轨。毕竟,保市场主体是着眼于未来、思虑长远,其最终效果要高于搞基础设施和大项目这类短线举措。

(注:隆基黑龙江大庆80MW的地面光伏电站发电项目)

再次,加速陕西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一方面是要强化新能源汽车、光伏产业等制造业板块的优势。

比如,对于全球光伏产业龙头——隆基绿能,要全方位支持其做大、做强。在国有经济占比较高的陕西,孵化出隆基绿能这样的行业龙头企业是很不容易的。隆基绿能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809.32亿元,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90.86亿元。即便受疫情的影响,其2022年的营收也有望突破千亿。

与此同时,对榆林为代表的能源型城市,还是要加强换挡升级的步伐,不能沉迷于当下的数据,更要着眼长远,加快完成资源型产业的结构转型和产业链延伸,提升榆林技术、人才、创新、品牌在内的综合竞争力,发展接续产业、保持地区经济和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产业结构升级这条路虽然充满荆棘,但榆林必须要迈过去,只靠卖煤过日子终究不可持续。

(部分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0 阅读:251

财经西部

简介:关注西部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