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贺铿
在“2023中国实体经济发展大会”上,十一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贺铿表示,“现在房地产供应过剩,空置的房屋究竟有多少,各个专家估出来的数字相差很大,14亿人可能住不完。这么多空置房子再要大力发展房地产是不明智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房地产企业必须转型,早转型早主动。”
近年来,关于全国商品房库存是否过剩的讨论一直备受关注。
图片来源:贝壳研究院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截至2022年底,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达到5. 6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0. 4%。其中,住宅待售面积增长18. 1%,办公楼待售面积增长16. 4%,商业营业用房待售面积增长1. 9%。尽管相较于2021年底,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增长率略有回落,但整体库存量仍然处于高位。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8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98060亿元,同比增长10.9%;比2019年1-8月份增长15.9%,两年平均增长7.7%。其中,住宅投资73971亿元,增长13.0%。今年2月开发投资以38.3%的增速创下2004年3月以来新高后,3月份开始开发投资增速有所放缓,8月开发投资增速继续放缓。
商品房过剩的原因,可能大家都知道房地产市场是周期性很强的产业,而且受政策影响非常大,是名副其实的政策市。自2010年以来,国家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实施了一系列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其中包括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房地产开发商的投资热情,加速了房地产项目的开发建设。然而,随着政策收紧和经济增长放缓,房地产市场逐渐降温,导致库存积压。
全国房地产市场过热时期的盲目跟风和投机行为也是导致商品房库存过剩的重要原因。一些开发商为追求利润最大化,迅速推进项目开发,忽略了市场需求。此外,部分购房者基于房价上涨的预期,采取“买涨不买跌”的心态,使得市场供需失衡,商品房库存量增加。
而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推进,一些传统制造业和重工业逐渐向新兴产业转移。然而,部分传统产业的从业者未能及时适应这一转型,导致部分产业的从业人员其收入增长缓慢,购房能力下降。这也对房地产市场产生了影响,导致库存难以消化。
而要化解目前的房地产困局,贺铿给出的建议就是房地产企业必须转型发展,而且越是早转型越是主动。给出了三条具体的办法。
首先,政府可以通过出资成立专门的廉租房公司,购置一部分空置的房产作为廉租房。这些房产可以用于解决那些由于经济条件限制无法购买房屋,或者收入水平低下的人群的住房问题。这样的做法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改善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其次,政府可以鼓励包括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在内的所有兴趣并且有能力进行“公租房”业务的企业,成立公租房公司。这些公司可以通过购买一部分空置的房产,然后将其改造成为公租房,以租赁的形式提供给需要的人。这样的做法既可以有效地利用闲置的房产资源,也可以为低收入人群提供更多的住房选择。
最后,对于农村的宅基地和农民的房子,政府可以考虑实行私有化,让这些房产可以自由买卖。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市场活力,促进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可以通过市场机制,让价格更好地反映资源的稀缺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调节房地产市场的供需关系。
各位朋友,你们对专家的建议怎么想呢?欢迎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