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故宫仅600米,有座神秘的全绿老建筑,对外开放却很少有人进去

四月去旅行 2024-01-04 23:18:58

在距离故宫西北角楼仅600米的文津街上,有一个低调又神秘的院子,门口常年站着安保人员,很少有游客会进去。如果好奇地往里边打量一眼,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通体全绿的明清风格建筑,中间挂着写有“文津楼”三字的匾额,其所在的文津街便是以这栋建筑命名的。这便是被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北平图书馆旧址。

这是北京第一座大型近代图书馆的建筑遗存,继承了自南宋以来皇家藏书。建国后这里改称“北京图书馆”,后来白石桥附近建起了国家图书馆(总馆),这里成了分馆,即中国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对所有读者开放,无需预约。

虽然外观古旧,但这栋建筑却是建于1931年,严格来说只是一座老建筑,古建筑还算不上。它的建设资金大约是银元240万余元,来自退还的庚子赔款。而它的前身,则要追溯到建于1909年的京师图书馆。当时的北平图书馆是在染启超先生的倡议下建立起来的,第一任馆长是蔡元培先生。

因馆珍藏了文津阁的《四库全书》,因此主楼定名为文津楼。文津楼为中国传统宫殿式结构,二层,配以汉白玉须弥座式栏杆,配楼与主楼间以平顶连廊相接。

其实文津楼的设计仿照了故宫内的藏书楼文渊阁。类似功能的建筑最怕火灾,因此文津楼和文渊阁一样通体全绿,窗柱等不饰红金等暖色;绿琉璃庑股顶,斗拱梁枋施青绿彩画,柱身也漆成绿色,都有“趋吉避灾”的寓意。

建筑的外部为中式传统建筑风格,建成之时内部设施却是向世界看齐的。其建造规格与设施即便是与当时的美国国会图书馆相比也毫不逊色。据介绍,馆内当时就配备了最先进的西式设备,如直饮水;有学人记载“单是它那中央大厅两侧下楼梯的卫生间,铺地六角小瓷砖,外面看不到里面里面能看到外面的窗玻璃,一色都是美国货,比北京饭店的还讲究”。

于是,北平图书馆甫一建成,就成了当时国内规模最大、藏书最多、设施最为先进的图书馆,也是远东最为先进的图书馆之一。

除了建筑,总体布局疏朗的广场也很有看头。主楼前的石狮来自恒亲王府;院内8米高的汉白玉石雕华表是初建时从园明园安佑宫搬来的;主楼前的蟠龙石刻台阶原先是正大光明殿的台阶,依旧栩栩如生。有了旧物的点缀,显得整个院落更为底蕴深厚,不单单是一座图书馆了。

如今的文津楼窗户门扉斑驳沧桑,推门进出总伴随着吱呀吱呀的响声,历经岁月磨砺的陈旧感已扑面而来。简单在门口办一个读书证就可以入内看书(但不外借),普通古籍阅览室在二楼。拾阶而上,一路都被眼前的旧时光惊艳到了。

冬日的阳光通过老式窗格洒进室内,朴实的灯饰勉强照亮走廊,立柱纵跨二层,楼梯雕花细腻,昏暗中难掩旧时的气派,强烈的年代感让人仿佛置身于初建时的北平图书馆。

阅览室高房多窗,内部极其安静。巨大的柱子中间整齐排列着木制桌椅,每桌上都有一盏台灯,一个在电影中才见过的老式阅读架,构成一个让人沉浸的阅读小世界。深褐色的门窗、桌椅不知陪伴了多少读者畅游书海,品味书香。

从京师图书馆,到国立北平图书馆,再到现在的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场馆的名字在变,不变的是在一代代图书馆人的守护和传承之下,那些浩如烟海的古籍珍本得到妥善保存,始终绽放着璀璨的光芒。

地址:文津街7号(近北海公园南门)

交通:公交101/103/109路等 【北海】站下车

门票:免费免预约

开放时间:周二到周六9:00-17:00

其他:

进入主楼文津楼需要办理读书证,只在院子里参观拍照的话不需要。

进入文津楼需要存包,存包处在大门口,为了避免多跑,先存包再进楼

0 阅读:625
评论列表
  • 2024-01-05 15:43

    这便是被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北平图书馆旧址。

  • 2024-01-05 18:20

    有机会定去坐一坐,翻一翻古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