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的某日,陈老总迎来了一位特殊来宾。一位身着军装的老太太,在警卫员的引领下,来到了陈老总的办公室。见到老人后,陈老总立马关切地询问她是否需要帮助。
老人期望陈老总帮她找找儿子。多年前,她儿子投身新四军,可自参军之后,她就再也没收到儿子的音信了。听闻老人说出儿子的姓名,陈老总朗笑一声,直说真是太巧了!为何陈老总这般反应?老人的儿子究竟叫什么名字?
一、投身革命老人名为杨凤珠,未出阁时,她家境颇为优渥,乃是书香门第的千金大小姐。她女红精巧,杨家父母虽身处清朝尚未覆灭之时,却毫不迂腐,并不因她是女子就剥夺其读书识字的权利,还给予她学习以及外出增长见识的机会。
杨凤珠因之很早就得以接触先进思想,心中亦对新思想萌生向往之意。岁月渐长,杨家的两位长辈开始心急起来。杨父在当地颇有名气,他为女儿挑选了好几位年轻男子。
然而,杨凤珠对此并不十分满意。在接触到先进思想之后,她不愿接纳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传统旧俗。况且,这几个人都是旧时代的公子哥儿,已受新思想洗礼的杨凤珠,怎愿与他们共度余生?这就如同一只向往自由蓝天的鸟儿,早已不愿被那传统的樊篱所束缚,又怎会委身于那象征旧时代的鸟笼之中?
杨凤珠内心虽有反抗之意,却无力忤逆那有着大家长做派的父亲,她的情绪也因此日渐消沉抑郁起来。杨父见女儿这般模样,心中亦不忍,便鼓励她多多外出走动。而正是这外出走动的机缘,让杨凤珠结识了一位名叫蔡熊的青年。
蔡熊与杨凤珠二人可谓是一见倾心。蔡熊,虽为穷小子,却游历多地,见多识广,而且在不少地方都有务工经历,知晓许多杨凤珠未曾听闻的新鲜事儿,这让杨凤珠对他满心倾慕。
杨家的长辈自然是不会应允此事的。杨家虽说并非大富大贵之家,可也绝不能把自家女儿许配给这般一无所有的年轻人。
然而,杨凤珠铁了心要与蔡熊相伴,甚至为了追随他,背井离乡奔赴上海,而后两人在上海安了家。婚后,杨凤珠为了贴补家用,也出门务工。由于杨凤珠原本就有手艺在身,所以很快就觅得了一份刺绣的工作。
两人的生活慢慢有了起色,不久后便有了自己的孩子。杨凤珠诞下两个男孩,一家四口度过了一段温暖惬意的时光。然而到了第五年,他们的大儿子不幸罹患一种怪病。即便夫妻二人倾其所有,也未能挽留住儿子的生命,家庭也因给儿子治病而债台高筑。
两人唯有更加勤勉地工作才行,毕竟小儿子尚幼,全家的生计都沉甸甸地压在蔡熊一人肩头。那时的蔡熊为了家庭,同时身兼数份工作,哪怕是铁打的人也经不住这样的劳作。没过多久,蔡熊便累垮了,由于家中贫寒,未能及时医治,很快蔡熊就溘然长逝了。
儿子与丈夫相继离世,这对杨凤珠而言,犹如晴天霹雳,打击沉重得仿若泰山压顶。若不是还有那尚在幼年的小儿子,杨凤珠恐怕就要追随丈夫而去,宛如一只失伴的孤雁,决绝奔赴那未知的远方。独自拉扯孩子的生活,于杨凤珠而言,就像在荆棘丛中前行,每一步都充满艰难险阻。身边不乏劝她改嫁之人,那一声声劝说就像一阵又一阵的风,试图吹动她坚守的决心,可她就像扎根于大地的磐石,一一拒绝了这些劝说。而后的岁月里,她凭借自己的力量,含辛茹苦地将小儿子蔡群帆抚养成人。
穷人家的孩子往往早熟懂事,蔡群帆亦是如此。他深知母亲的不易,所以小小年纪就晓得帮母亲干活。他的母亲杨凤珠是个有学识的人,深知教育的意义重大,哪怕倾尽所有,也要送蔡群帆入学堂读书,就像鸟儿知道要为幼雏寻找最温暖的巢穴,哪怕风雨兼程,也要把巢筑得坚固无比。
蔡群帆未曾让母亲失望,读书极为勤勉,每次学校考试成绩都名列前茅。而恰是在校学习期间,他受到了革命思想的熏陶。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国内涌起抗日救国的热潮,诸多革命前辈与先进知识分子投身其中。
蔡群帆觉得自己并未做错事,母亲含辛茹苦供他上学,如今他却被开除了,内心很是愧疚于母亲。出乎他意料的是,母亲知晓事情的来龙去脉后,不但没有指责他,反倒夸赞他是个有骨气的青年,宛如一阵春风拂过他那满是阴霾的心间。
在母亲的支持下,蔡群帆愈发坚定了投身革命的决心。局势日益紧张起来,他决意加入抗日队伍。他的这一决定,同样得到了杨凤珠的支持,杨凤珠还表示会守在家中,等待他将侵略者驱赶走。
二、回家探亲谁能料到,此一去便是将近十年的光阴。蔡群帆踏上战场后,旋即投身于战争之中。战局紧张,犹如绷紧的弓弦,根本未曾给予他回家探望的契机。蔡群帆就这样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最终登上了参谋处处长的职位。
1949年5月,华东野战军将浙江解放。蔡群帆听闻家乡得以解放,内心满是激动。此前,由于战争的缘故,他一直未能回乡,此刻终于有机会回去探望母亲了。然而,令他始料未及的是,随后他身负的任务极为艰巨,竟是丝毫无法脱身。
上海解放之后,他才终于得空回去探望母亲。向上级领导请了几天假后,他踏上了归乡之路。归途中,他的脑海里已浮现出推开家门的那一幕:母亲宛如十年前等待自己放学归家那般,搬着凳子坐在院子里。
然而,令他意想不到的是,当他回到家中,映入眼帘的竟是一个空空荡荡的家。家中杂草肆意生长,宛如一片荒芜的野地,看样子母亲已经离开许久了。蔡群帆顿时慌了神,不祥的预感如潮水般涌上心头。他赶忙向附近的乡亲打听母亲的下落,接连问了好几个人,却都得不到母亲确切的消息,众人皆言已经多年未曾见过他的母亲了。
这也令蔡群帆心中十分忐忑,母亲莫不是已经遭遇不幸了?要知道,日军和国民党的手段他都有所见识。最终还是村长称,最后一次见到杨凤珠是在三年之前。
自那之后,蔡群帆便开启了边工作边找寻母亲的历程,他寻觅母亲之事很快就传入了上级领导耳中。要知道,我党战士的家属在国民党那里向来是不会被善待的,所以上级领导极为重视,就连陈老总也知晓了此事,还表明一定会为蔡群帆留意的。
三、阴差阳错就在众人四处找寻杨凤珠之际,没想到她竟自己找来了。当日,陈老总正在办公,警务员前来禀报,说是有一位身着军装的老者,请求面见首长。陈老总应允之后,警务员便把老者带到了他的办公室。
见到陈老总后,老人道出了自己的请求。她恳请陈老总帮忙找寻自己的儿子,她儿子于九年前投身新四军,而后便音信全无。陈老总闻此,当即许下承诺:“只要人还在军中,必定帮您寻得!”
接着,老人道出了儿子的姓名。听到“蔡群帆”这三个字时,陈老总微微一怔,旋即朗声笑道:“这可真够巧的!”陈老总向老人解释说:“您儿子也正在寻您,我马上就安排你们父子相见。”
蔡群帆这边也接到了军部打来的电话,得知母亲正在军部等着与他相见。那杨凤珠这些年都有着怎样的经历?想当年,日军侵占浙江之后,就在当地肆意烧杀抢掠,简直无恶不作,对待新四军的家属更是残忍至极。
组织旋即派人去保护这些新四军家属,杨凤珠就在其中。组织把老人接到了山东抗日根据地。在根据地的杨凤珠犹如一颗闲不住的星星,开始力所能及地发光发热。她有时像敏捷的信鸽,为战士们送情报;有时又似温柔的春晖,悉心照顾伤员;还会像心灵手巧的织女,给战士们缝补衣服。
后来,杨凤珠加入了新四军,成为后勤人员,专门从事救护工作。之后,她又随大部队前往胶东根据地。为了便于寻找儿子,杨凤珠也奔赴前线,成为四野的连级干部。结语
瞧,那分别多年的母子紧紧相拥。陈老总见状,不禁喟叹:“母亲英雄儿好汉呐!”母子二人皆为新中国的建设奉献出了一己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