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5/304619e3013f3c9d454e1fa1e29f2a82.jpg)
静夜思图.豆包 | 李白太调皮了,再想家也不用跳井啊
小朋友启蒙的第一首诗不是“白日依山尽”就是“床前明月光”。大家都欣赏白居易写的诗明白如话,而“诗仙”李白难得也有一篇明白如话的诗。
可竟然有人嫌它太白,要把它改的格律强一点,宋代蜀本《李太白文集》就擅改成“床前看月光”、“举头望山月”,竟把两个“明”字全抹掉。——连豆包自动生成都中了宋人的毒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5/286be191afe2266b57b72a4a218e2081.jpg)
静夜思图.豆包 | 这幅图应该叫“空山不见人”
那李白所说的“床”是“卧榻”呢?还是“井栏床”呢?说起来坐在庭中的胡床上,尤其徘徊在井床边看月,要比卧榻上躺着更合诗境。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5/9b5d0efe7f04edb2d0d833742470490b.jpg)
静夜思图.豆包 | 李白醒醒!该看月亮了
潮州方言中,桌子也叫“床”。
首先“胡床、井床”不能单说为“床”。再者,在庭中或井栏四周,月光是普照的,怎么能分辨出前后,为什么李白只说“床前”呢?或说庭院中树大敝月,月光只在井边泻下一小片?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5/54571549b9526380eea46efffeac2068.jpg)
静夜思图.豆包 | 白之大,一锅炖不下
卧榻那个“床”最浅白、最合理,为什么非要去找其他解释呢?看别人画蛇不过瘾非得自己去添足。
曹丕《燕歌行》“明月皎皎照我床”,是写思夫的,这个“床”就是睡觉的床。
《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这里头的床不仅是卧榻而且还是挂着罗帷的,明显不是什么胡床、井栏或马扎子!
乐府、曹丕、李白他们的这些诗里都强调的是明月,是床,是不眠之夜的乡愁,没了卧床可怎么体现不眠呢!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5/df2dd56936804726bfcefcb79f6e8b1d.jpg)
胭脂与焉支 | 上海教育出版社.2019年.谈虎斋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