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利润下滑12%创近三年新低,不良率承压,晋商银行如何破局?
作为山西省内唯一一家上市的城商行,晋商银行2024年交出的成绩单难言乐观。年报显示,该行全年营业收入同比微降0.2%;归母净利润则同比大幅下滑12.37%,创下近三年利润最低水平。
业绩下滑之下,晋商银行分红也引发市场关注。不仅现金分红数额少了,分红比例也下调至26.61%,降至5年来新低。
从监管指标来看,晋商银行的多项数据出现恶化。净息差出现同比两位数下滑,不良贷款规模抬头,非正常类贷款占比攀升至6.4%,该数据给晋商银行的贷款质量敲响了警钟。
针对经营业绩,盈利能力以及信贷资产质量等相关问题,核心价值发现者向晋商银行发送调研求证函,截至发稿前,晋商银行未就相关问题给予合理解释。
业绩增速放缓:净利润创三年新低
日前,晋商银行发布了2024年度业绩报告,年报数据显示,去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7.91亿元,同比稍微下滑0.2%,归母净利润则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同比减少12.37%,仅有17.55亿元,创近三年利润最低额,较上一年净减少了2.48亿元。也是近五年来首次出现营收净利双降的情况。
(财务数据指标:晋商银行2024年度报告)
据晋商银行近年发布的年报数据,2019-2023年,晋商银行曾分别实现营业收入50.89亿元、48.68亿元、53.91亿元、52.6亿元、58.02亿元,同比增长7.1%、-4.3%、10.7%、-2.4%、10.3%;净利润14.82亿元、15.71亿元、16.79亿元、18.35亿元、20.01亿元,同比增长12.9%、6%、6.9%、9.3%、9%。可以看到,这五年期间,晋商银行营收表现有所波动,但净利润整体均呈现稳定增长态势,但是进入2024年后,该行净利润出现了首次的下滑,且下滑超12%。
而净利润的“失速”暴露出盈利能力的结构性压力。从数据看,净息差收窄是核心拖累因素。在市场利率下行的趋势下,2024年,晋商银行实现利息净收入41.89亿元,同比减少1.1%。报告期内,该行净利差、净利息收益率分别由上年同期的1.29%、1.36%下降至1.07%、1.2%。净息差同比下滑超10%,显著压缩利息收入空间。
与此同时,资产质量恶化导致的拨备计提增加,以及贷款集中度风险带来的潜在减值压力,进一步侵蚀利润池。数据显示,2024年,晋商银行信用减值损失为16.75亿元,同比增长17%,其中发放贷款和垫款减值损失17.83亿元,同比增长85.9%。
对此,晋商银行在年报中解释称,主要是由于该行加大不良贷款核销力度,同时根据预期信用减值损失法模型,综合考虑宏观经济情况、违约损失率、违约概率以及该行实际情况,谨慎、动态、客观地评价未来风险暴露,增加了贷款类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
资产质量隐忧 非正常类贷款占比6.4%
营收净利双降的同时,晋商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也承压。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晋商银行发放贷款及垫款总额20141.14亿元。从贷款质量上来看,截至2024年末,晋商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为35.66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53亿元,不良贷款率1.77%,较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
(按贷款五级分类划分的贷款分布:晋商银行2024年度报告)
尽管不良率有所下降,但年报中更值得警惕的是资产质量指标的全面承压。截至2024年末,晋商银行关注类与不良类贷款合计占比达6.4%,较2023年上升0.9个百分点,远高于上市城商行4.2%的均值。
换而言之,晋商银行有高达6.4%的贷款出现了问题。其中,关注和次级类贷款较2023年增加不少,关注类贷款增加了约21亿、次级类贷款增加了近10亿。“问题贷款”的增加,也导致了晋商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居高不下。若将时间线拉长,该行近三年不良率始终在1.8%-2.2%区间波动,但隐性风险暴露(关注类贷款占比上升)可能预示着未来不良生成压力加大。
(前十大借款人贷款余额占比:晋商银行2024年度报告)
另一个风险点在于贷款集中度过高。年报显示,晋商银行前十大借款人贷款余额占资本净额的比例高达51.2%,远超行业平均水平;单一最大客户贷款占比也达到6%,逼近监管红线(10%)。这种“垒大户”模式虽短期内可提升规模,但一旦个别客户出现风险,极易引发连锁反应。
资本充足率“三连降”分红缩水背后的抉择
资本充足率的持续下滑,进一步凸显晋商银行的资本管理困境。2024年,该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从2023年的11.14%降至10.18%,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也同步走低。这一变化与风险加权资产扩张、盈利补充能力减弱密切相关。
耐人寻味的是,在净利润缩水的背景下,晋商银行仍选择现金分红4.671亿元,占归母净利润的26.61%,但这一比例已是近五年最低。数据显示,2020年-2024年,晋商银行现金分红比例分别为37.27%、34.64%、31.76%、29.15%、26.61%。对比2023年的5.839亿元分红额,减少分红1.17亿元的决策,或折射出该行在“股东回报”与“资本储备”之间的艰难平衡。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港股上市银行,晋商银行长期面临估值低迷的尴尬。截至年报发布日,其市净率(PB)仅约0.3倍,显著低于A股城商行平均水平(约0.6倍)。市场低估值背后,既有对区域经济增速放缓、煤炭等主导产业周期性风险的担忧,也反映了投资者对其高集中度贷款结构和资本补充能力的长期疑虑。
面对多重挑战,晋商银行的转型路径已愈发清晰。一个是优化资产结构。通过降低对传统能源行业和大额贷款的依赖,拓展中小微企业及零售客群;其次是控风险补资本。通过利润留存、发行资本工具等方式夯实资本缓冲垫,同时严控新增不良;最后是深耕区域特色。借助山西能源转型机遇,探索绿色金融、供应链金融等差异化赛道。
作为山西金融业的重要名片,晋商银行的业绩波动与区域经济转型深度绑定。在息差收窄、风险出清、资本承压的三重考验下,如何平衡规模增长与质量管控,将决定其能否在城商行竞争中守住“山西主场”。市场正等待更明确的改革信号。
(财经研究员 知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