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子之前写过依普利酮的科普,又有朋友留言询问非奈利酮的作用,两者都是“利酮”,作用是否一样呢?华子说,两者都属于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MRA),但用途上有区别。
MRA是高血压治疗的重要药物类别,其中传统的药物是螺内酯,后来又先后研发了依普利酮与非奈利酮,两者虽然是同类药物,但治疗侧重点不同,其中依普利酮主要用于高血压,而非奈利酮适合用于糖尿病肾病。
盐皮质激素受体(MR),是维持机体水钠平衡的关键角色,但是患了高血压、糖尿病、心力衰竭等疾病,MR可能被过度激活,会造成排钾增多、水钠潴留、血压升高,还会促使肾间质纤维化、肾小球硬化、心肌肥厚以及血管重塑。
醛固酮是人体中重要的盐皮质激素,是激活MR的主要物质,所以只要拮抗醛固酮,就可以消除MR过度激活。目前使用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有螺内酯、依普利酮、非奈利酮等,不同药物对MR的选择和作用位点不同,所以在疗效与不良反应上有区别。
螺内酯:是传统的醛固酮拮抗药物,选择性较差,同时也会作用于性激素受体,导致乳房胀痛、男性乳房发育等不良反应,在应用上限制较多。
依普利酮:对醛固酮的拮抗作用低于螺内酯,但对MR的亲和力是螺内酯的2倍,而对性激素的结合力降低了30~50倍,所以降压作用与螺内酯相似,但不良反应显著减少。
非奈利酮:对MR的亲和力是螺内酯的10倍,几乎不与性激素结合,而且对肾脏间质和心血管中的MR结合力高,对肾脏集合管MR抑制作用较弱,对血钾的影响较低。
螺内酯:广谱阻断MR,用于水肿、高血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低钾血症的预防;利用其抗雄性激素的作用,也用于治疗女性的雄激素性脱发。
依普利酮:选择性阻断MR,主要用于高血压,尤其适用于合并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后的高血压患者。
非奈利酮:精准抑制MR,主要用于2型糖尿病导致的肾功能不全,也可以用于高血压与心力衰竭,但相对来说,用于治疗肾病方面的证据更多一些。
1、警惕高血钾:MRA类药物,最严重的用药风险是血钾升高,高钾血症会导致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所以在用药时,需要监测血钾,在正常范围内才可以继续用药。
2、药物相互作用:与普利、沙坦以及含钾药物联用,或是食用高钾食物时,会增加高钾血症风险;与影响CYP3A4酶的药物联用(如利福平、卡马西平、伊曲康唑、克拉霉素、葡萄柚等)时,会影响依普利酮与非奈利酮的血药浓度,应尽量避免合用。
3、对肾功的要求:当肾功下降,肾小球滤过率(eGFR)<60时,药物蓄积风险增加,需谨慎减量用药。eGFR<30时,不建议使用螺内酯与依普利酮; eGFR<25时,不建议使用非奈利酮。
总结一下,螺内酯、依普利酮与非奈利酮是同类药物,螺内酯可用于高血压和水肿,但不良反应较多,依普利酮适用于高血压,非奈利酮适用于糖尿病合并慢性肾病。在使用时,主要注意对血钾的影响。
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对用药有疑惑,请咨询医生或药师。我是药师华子,欢迎关注我,分享更多健康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