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高山下的花环》中,副连长靳开来在战时砍了敌人的甘蔗,被指违反军纪。就算他在战斗中牺牲,也没有评到军功,甚至连个嘉奖都没得到。这个桥段让人看了实在火大。好在这只是电影中的桥段,现实中我军并没有这么教条。

1979年2月17日,我国针对越南的不断挑衅,发起了自卫还击作战。电影《高山下的花环》就是以这段真实历史为背景塑造的。电影中,战士们因为缺水渴晕了过去,正在这时有人发现了山下有一片甘蔗林,是越南百姓种的。
指导员赵蒙生决定带人去砍甘蔗,却被副连长靳开来拦住了。他说:有你这句话就行,犯错误的事,哪能让你们这些当正职的去干。反正我靳开来没有政治头脑是出了名的。我就不信,200个亿换不回来他一捆甘蔗。
从这段话就可以看出,在去砍甘蔗之前,靳开来就知道自己是在犯错误。这不禁让人好奇,砍敌国百姓的甘蔗,怎么就会犯错误?说来说去,还是教条主义惹的祸。

我军纪律之严,恐怕在全世界都找不到第二个。从井冈山时期,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就深深地植入到每个战士的心中。对于百姓财产的尊重和保护,在我们的战士心目中是和打仗一样重要的事情。也因为如此,我们的军队和百姓关系之好,在全世界也是找不到第二家的。
在国内如此,出国作战也是一样。建国初期的抗美援朝战争,上级在出发前就下令,志愿军在朝鲜要爱护朝鲜百姓的财产,要尊重朝鲜的老百姓。我们把在国内的好作风完全带到了朝鲜,深受当地百姓的爱戴。
朝鲜是我们的友邦,这样做当然无可厚非。但越南当时是我们的敌国,我们有必要这样做吗?事实上在部队出发前,上级就下达了命令,要和在国内一样,要爱护当地百姓的财物,不得随意破坏。这实在让人费解。

【越南民兵】
越南是个全民皆兵的国家,当年法军和美军在越南都吃了这个大亏,我们和越南也在同一条战壕里战斗了十几年,难道还不明白这一点?身背婴儿的越南妇女,看上去人畜无害,但转身就能从水田里捞出冲锋枪向我们的战士开火。这样的人,我们也要像对待自己的百姓一样对待?没全部突突了就算是仁义之师了。
下这样的命令,实属教条主义。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下面的部队总能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54军484团在进攻复和县时,因后方运输线路尚未打通,粮食弹药都没运上来。水源又被当地人投毒,战士们又饥又渴。

团政委廖双全看到山上有一片甘蔗林,绿油油的,二话不说就命人去砍甘蔗。可大家你看我,我看你,谁也不敢动。毕竟这是破坏百姓财产,而且是当着政委的面。廖双全也不多说,径直冲进甘蔗林,一手一根,撅了两根甘蔗就啃了起来。
有政委带头,警卫员和通讯员也跟着动了起来,战士们也一起冲进了甘蔗林,吃起了甘蔗。有了这些甘蔗的补充,战士们保持住了体力和战斗力,为执行后续的作战任务创造了条件。
仗打完回国后,廖双全受到了批评,称他违反群众纪律 ,破坏群众财物,要追究全团的责任。廖双全说,命令是自己下的,甘蔗是自己带头砍的,要处分就处分自己一个人,不要连累全团。

【军长韩怀智】
54军军长韩怀智见状说,特殊情况要特殊对待,军队打胜仗是政治任务,纪律也要服从政治。砍甘蔗保持了部队的战斗力,这就是讲政治,不能当成犯纪律来处理。况且,这些甘蔗也可以当作战利品对待,你不砍越军也会去砍。
最后在韩怀智的保护下,廖双全平安过关,并于1988年晋升少将军衔。廖双全的“违反纪律”的手段就是来蛮的,其他部队还有智取的。步兵374团2营在进攻水口时也发现了一片甘蔗林,但迫于纪律不敢动。

【随军担架队的作用不光是抬担架,有时候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战士们受纪律约束不敢动,可随军的担架队和支前民工不受纪律约束,他们一拥而上把甘蔗砍了个干净。然后又拿出十几捆交给营长石相元说,这是祖国人民慰劳你们的,快吃吧。战士们愉快地吃完了甘蔗,并顺利地完成了作战任务。
由于甘蔗是担架队和民工砍的,战后上级也无法追究任何人的责任。
在战时是否有必要约束我们的战士去保护敌国百姓的财产,这是个有待商榷的问题。最值得赞同的就是韩军长的话:打胜仗就是讲政治,其他的都要为这个目标服务。
庆幸的是,靳开来砍了敌人的甘蔗而未能立功,只是电影为了矛盾的需要虚构的,在实际执行中我们并不会如此不懂得变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