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上为何会长“黑色毒瘤”?外表恶心却堪比黑松露,你敢吃吗?

科学多一点 2024-06-16 20:11:13

按克收费的黑松露,被誉为是美食界的“黑钻石”。然而,在庄稼地也有自己的“黑松露”,它们就是玉米棒上长出的“黑色毒瘤”,乍的一看跟黑松露好像没什么区别,可仔细一瞅却略显古怪。

这些“黑色毒瘤”究竟是何物,为什么价比黑松露?

玉米棒上的“黑松露”,源自一场入侵的狂欢

有人认为玉米是世界上最友好的植物,浑身上下皆是宝,从头到尾都能为人类所用。诸如玉米须既可以拿来制作甜水,可以拿来煲汤,晒干后还是一味重要的中药;晒干后的玉米杆子可以拿来柴火烧。不过,人们最心心念念的还是香甜软糯的玉米棒。

黄澄澄、颗颗分明、香味十足的玉米棒,不仅开胃,滋味还相当地好,是许多人的心中的早餐标配,也是多种食品的原材料之一。不过,当玉米的正常生长被“带偏”之后,玉米清新可人的脸庞仿佛长了黑瘤子一般丑陋。究竟发生了什么?

其实,这主要是一种名叫玉米黑粉菌的真菌在作祟。玉米黑粉菌在玉米正常生长的过程中发起了“入侵”攻势,致使健康的玉米发生病变,从而在衍生了“黑色肿块”。

玉米黑粉菌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一旦在健康的玉米棒上出现,便会迅速“占地为王”,榨取玉米植株的营养,“膨胀”自己黑乎乎的身体。更有甚者,这些玉米黑粉菌甚至会随风飘扬,寄生到临近的玉米植株上,使其发生病变。

现代科学研究发现,玉米黑粉菌顽固且狡猾,它们会对寄主产生复杂的影响,令寄主为自己所用。诸如,玉米黑粉菌为了最大程度地榨取寄主植物的营养,让自己更好地生长,会分泌具有特殊作用的效应因子,以此调控植物代谢。

有着庄稼地“黑松露”之称的玉米黑粉菌,因其会影响玉米的产量和收成,因此并不受农民的欢迎。农民要是在自己的庄稼地里看到这些黑乎乎的东西,立马就上手拔除,及时止损。

“黑色毒瘤”是如何生成的呢?

玉米长“黑色毒瘤”其实是受到玉米黑粉菌入侵所产生的病变。那么,这些黑色毒瘤”是如何生成的呢?其实,玉米黑粉菌的生成有迹可循。玉米黑粉菌离不开寄主,但是它们往往会选择生长在雨水多、湿度大以及含有土杂粪肥等环境中的寄主,这些条件就像一张巨大的温床,催发潜藏在土壤中的黑粉病孢子。

诸如干旱少雨这种环境,虽然难以催发黑粉病孢子,但却十分有利于冬孢子的存活。此时的冬孢子看上去没什么杀伤力,但冬孢子的蛰伏能力很强,等到适宜的环境生成之际,它们便会“揭竿而起”,对玉米寄主发动大规模攻势,使得原本健康正常的玉米表面生出“黑色毒瘤”。

从玉米植株方面来讲,如果植物自身抵抗力过低、营养供给不足等,也会让玉米黑粉菌有可乘之机。此外,农业科学研究还发现,玉米植株过度密植、施加过量氮肥等也会提高患病的概率,如此一来就会严重影响玉米的收成和产量。

但植物受到其它生物“入侵”的时候,并不尽然跟上述例子一样产生的是病变。诸如纵横中国几千年,征服了老祖宗与现代人胃口的茭白。茭白是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产生自“六谷”之一的菰米。茭白本质上是一种水生蔬菜,它们能够被食用与培植,全靠古人的智慧。

茭白的生成离不开黑粉菌,黑粉菌入侵菰米之后,其茎部不断发育壮大长成美味的茭白。虽说也是因黑粉菌入侵生成,但菰米植株却不像玉米植株一样产生病变。这属实是植物史上的意外发现。

东方不亮,西方亮

小时候在农村生活过的朋友们,或许经常在菜地里或者庄稼地里发现玉米上的“黑色毒瘤”。这种黑乎乎的,看上去不美观,也没有食欲的东西,一旦被农民发现,就会被无情革除。留着它们就是一个大祸患,会严重影响玉米的丰收。因此,人们对这些“黑色毒瘤”厌恶至极。

令人诧异的是,这些“黑色毒瘤”东方不亮西方亮,在外国格外抢手,还有着“黑松露”的美名。之所以称这些“黑色毒瘤”为黑松露,主要是因为它们在国外的价格高昂,以及其外观看上去跟真正的黑松露高度相似。

在墨西哥,玉米黑粉菌极受欢迎,尽管价格高昂,也阻挡不住墨西哥人对其的热爱。据了解,玉米黑粉菌在墨西哥,能够卖出50元一斤的高价。

相较于国人钟爱的热腾腾的满汉全席,外国人往往喜好冷食、冷餐。因此,他们会将玉米黑粉菌运用到多种加工食品之中,诸如罐头、酱料、甜品等。

对于这种黑乎乎的“粉质肿块”,外国人非但不嫌弃,还会觉得它们长得原生态,带有大自然的味道,这就更赢得外国人的青睐了。如果将玉米黑粉菌放回国内,国人可能会因为其丑陋的外观望而却步。

但事实上,玉米黑粉菌具有很高的价值。首先,即使在国内,玉米黑粉菌也有一定的消费基础,玉米黑粉菌还有另外一个称呼,那就是乌米。农村老一辈的人认为,早期的玉米黑粉菌可以生吃,而且味道很好。

古籍《中华本草》中也有关于玉米黑粉菌的记载,古人认为玉米黑粉菌具有补气安神的作用。现代科学也表明,玉米黑粉菌所蕴含的营养十分丰富,诸如蛋白质、维生素、氨基酸、果糖等成分,它都具备。

玉米棒上突兀丑陋的“黑色毒瘤”来头不小,这种由于真菌侵入生成的产物,令人又爱又恨。农民为了保护玉米植株,为收成保驾护航,会无情地革除它们。

但另一方面,玉米黑粉菌又可以作为一种食物、药物存在于社会上,尤其是在国外市场,玉米黑粉菌简直过于抢手,对于玉米上的黑粉菌,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留言互动。

0 阅读:45

科学多一点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