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朴是明朝嘉靖年间的一位内阁大臣,众所周知,嘉靖是出了名的智勇双全,对于身边的亲信也是严苛的,因此郭朴在当时也是一位实力派人物,郭朴在青词方面的造诣颇深,和李春芳等人并称青词大家。
和其他喜欢勾心斗角的人不一样,郭朴为人还不错,他会保护好的部下,就连海瑞,郭朴都保过。郭朴虽为内阁重臣,却是个正直的人,嘉靖帝驾崩之后,郭朴因与高拱有交情,又与徐阶起了冲突,于是辞去了官职,归隐安阳。郭朴辞去公职后家徒四壁,在安阳城郊务农,三间草屋,四边树丛挡住阳光,桌上有一本农册,墙上有副耕地图,这正是当时郭朴的真实写照。
在明朝,还有很多清白的官员,比如杨一清,他退休后,一直在为人作诗,为人做碑文。还有罗复仁,有名的清白官员,他曾经是陈友谅的部下,朱元璋对他不信任,后来朱元璋心血来潮,对罗复仁的家中进行了一次大搜查,在南京郊区的一个村庄中,发现了两间破败不堪的房屋,墙壁上的灰尘都已经脱落,而罗复仁正拿着工具在粉刷墙壁。再比如,明初的吴琳,为人为人低调,正直,但在明初的时候,他却忽然辞去了官职回到了家乡,朱元璋很奇怪,便命人前去查看,却见吴尚书家中一贫如洗,人不知去向,于是就在路边找一个插秧的老头打听了一下,之后发现这老头就是吴尚书。
那么明朝清廉官员为何会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要多?首先,明朝对腐败的惩罚非常严厉,六十两银子的贿赂,就会被处死,还会被扒了皮。而且明朝的官员都是一根筋,风骨很正,甚至到了后来,已经是顽固的地步了,这也和那个时代的八股文有关,许多人都养成了一种顽固的性格。
而且实际上,明朝的清臣只是表面上的多,而清朝才是清官最多的。明朝的清官大多都是穷困潦倒的,他们的俸禄太少,正常领钱生活根本养不起自己,很多官员在此情况下都开始同流合污,这让那几个清官显得更加突出。
年代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