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这里,谁看了不说“有点东西”!

觅节节节 2024-10-14 08:25:58
·

贵州素以“地无三里平”而声名在外但您知道吗沟壑纵横的乌蒙高原深处——地处威宁西部的中水遗址三千年前曾是贵州发现最早的“粮仓”!中水位于威宁自治县与云南省昭通市交界处这里埋藏着人类历史上一个鲜活的发展“截图”曾经中国考古学界有这样的怀疑:贵州从旧石器时代至秦汉时代之间是否存在人类活动?威宁中水遗址群的发掘对此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时光印记威宁中水遗址

·

何为“中水”?

鸡公山文化遗址 (何 欢 摄)

2006年5月上旬,国家文物局内,中国文物报和中国考古协会的专家们将目光锁定在贵州威宁最西端一个极不起眼的小镇——中水镇。

此时,国内考古学界最权威的专家们,面对“中国2005年十大考古新发现”这一命题,不约而同地写下了“中水遗址”。

2006年5月9日,“中水遗址”正式成为“2005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中水遗址包括鸡公山遗址、吴家大坪遗址、营盘山遗址、红营盘墓地、银子坛墓地等。

鸡公山遗址山顶海拔1939.5米,遗址分布在山顶处,总面积约4000平方米。主要遗迹有祭祀坑、墓葬、灰坑、建筑等,并被命名为“鸡公山文化”。

吴家大坪新石器遗址位于中水镇中河上游大河湾西岸,面积约五千平方米,因长期雨水冲刷形成的檀沟断层有砾石,大量的兽骨和陶器残片,磨光石器,也是贵州文化考古的重点地方之一。

在中水遗址中,以鸡公山遗址为代表的中水史前遗址群的发掘,使贵州第一次发掘出功能较为全面的山区史前聚落遗址,填补了贵州史前考古的许多空白。虽然没有发现这数种古文化遗存之间直接存在着地层叠压关系,但根据陶器可以看出它们彼此之间既存在时间上的早晚关系,又存在着相互联系。

中水遗址出土文物飞鸟形铜带钩 (何 欢 摄)

鸡公山遗址位于中水镇前河村与后河村之间的山岭上,距中水镇政府所在地6公里左右,距威宁县城100公里,距云南昭通20公里。山岭长约两千米,宽1500米,分布面积约十万平方米。这里早在1985年就被列为贵州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贵州考古工作者就已经开始先后在这里展开考古调查。20世纪60年代遗址考古出土的陶器上刻画的符号是贵州省内考古的首次发现,1970年发现的碳化稻谷距今已有3100年左右,成为贵州省迄今发现的最早的碳化稻谷遗存。2002年出土的陶器、石器、骨器、玉石器和青铜器等文化遗物,填补了贵州史前考古的多项空白。

2004年10月至2005年1月,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四川大学考古系等单位对中水史前至汉代遗址与墓地进行了首次大规模发掘,清理出祭祀坑、墓葬、灰坑和房址等二百余处。在鸡公山上发掘出的三百多个土坑,其中80%出土有碳化稻米,被誉为贵州省最早的“粮仓”。

2005年9月至11月,贵州省考古研究所对威宁中水鸡公山遗址进行了第2次大规模考古发掘,揭露面积近三千平方米,清理出祭坑、墓葬、房屋建筑、沟和路等丰富遗迹二百多处,基本弄清了整个遗址的聚落布局。出土遗物中完整和可复原的陶、石器近千件,为鸡公山文化的命名提供了标准器形和典型器物组合。

中水遗址出土文物(何 欢 摄)

在鸡公山遗址中,考古工作者们还发现了大量水稻标本,据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介绍,这些稻米的存放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以稻草的形式捆在一起,另一种是把稻米做成熟饭团以后,在祭祀活动的时候,将其焚烧。考古人员还发现,这些稻谷颗粒短胖,植株矮小。它比时下人们在水田种植的粳稻还要短小,而粳稻本身就比其他的稻种要短小;因此专家认为它不像是水田种植的,应该是旱稻。

鸡公山遗址的发现,不仅填补了贵州新石器时代末期至青铜时代早期考古和聚落考古的空白,还为研究分布在贵州西北部与云南东北部地区的新考古学文化提供了典型器物组合,为探讨贵州地区和完善西南地区的考古学文化发展序列提供了重要资料。

此外,在鸡公山遗址中还发现数量众多的祭祀坑,在西南地区史前文化遗存中尚属首次;在云贵高原发现以祭祀为主要功能的山顶遗址,为中国西南地区史前山地民族原始祭祀活动的研究提供了重要材料。

来源:毕节日报社融媒体中心策划/张晓佳 文案整理/邹佳芮 制图、SVG/王 蔓 文字来源/《触摸毕节万年古韵》(作者:刘燎)《毕节考古:触摸历史脉络 解读“文化密码”》(作者:黄 莉 许定华 李玉荣 唐方立)编辑:罗红叶 编审:史无双 总监制:史 锋毕节发布投稿邮箱:bjrbxbj@bjrb.cn

看完点亮下方

“赞”和

分享给更多人知道

0 阅读:0

觅节节节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