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从海城化工厂退休后,老同学陈德明找到我,说他开了家建材公司,让我去他那干活,经理和门卫随我挑。
我想都没想就选了门卫,把他给气得够呛。
1995年的春天来得特别早,空气里飘着淡淡的槐花香。那天我收拾好退休前用了二十多年的搪瓷缸子,和往常一样去门卫室上班。
门卫室是个不大的红砖房,门口两棵老槐树遮出一片阴凉。屋里摆着张木桌,一台老式电风扇,墙上挂着个滴答作响的挂钟。
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一股特有的油漆味和木材香混在一起,让我想起了年轻时在化工厂的日子。
那是1975年,我和陈德明都是技校毕业,一起分配到了海城化工厂。他爱琢磨,没多久就当上了车间主任,我也跟着沾了不少光。
厂里效益一直不错,可陈德明总说要干出一番事业来。每天晚上都抱着一堆经济管理的书看,说要学学那些下海经商的人。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他第一个承包了厂里的销售业务。没过两年,索性自己开了这家建材公司。
记得他来找我那天,正赶上我退休前的欢送会。老伴包的饺子,蒸得热气腾腾。
"老杜,跟我干吧,咱俩好歹是二十多年的老同学了。"他一边嚼着饺子一边说,"经理和门卫你随便挑。"
我都没等他说完,就选了门卫。周围的人都愣住了,连筷子掉在桌上的声音都听得清清楚楚。
这事传开后,街坊邻居都说我犯傻。楼下老刘家的媳妇还特意跑来劝我:"杜师傅,您在厂里当了那么多年车间主任,这咋能去当门卫呢?"
。人家都笑话你呢!你看看咱们厂退休的老张,去私企当顾问,一个月挣得比在厂里还多。"
"你不懂。"我笑着摇摇头,"这活多自在啊。想想咱们年轻时,天天忙得脚不沾地,整天为完成指标发愁。现在能过点清闲日子多好。"
老伴不信这套,气得好几天没理我。但我知道,老陈这人靠得住,跟着他干,心里踏实。
刚来那会儿,还真有点不适应。以前在车间里,机器轰鸣,人声嘈杂。现在就剩下收音机里的评书和门外的风声作伴。
好在老伴虽然嘴上不饶人,心里还是向着我的。知道门卫室冷,总是变着花样给我送吃的。有时候是热腾腾的馄饨,有时候是刚出锅的包子。
慢慢地,我把门卫室收拾得像个家。在窗台上种了几盆牵牛花,还特意从家里搬来了一把老藤椅。阳光透过槐树叶子,在地上洒下斑驳的影子。
每天看着来来往往的工人,打打招呼,聊聊天,听听他们说家长里短。这日子过得,还真有点像当年在化工厂的感觉。
陈德明的儿子小明常来门卫室写作业,说教室太吵,这里清静。我就一边看门,一边辅导他功课。那孩子聪明,就是太好动,没人管着就爱捣蛋。
记得有次他把墨水瓶打翻在作业本上,急得直哭。我安慰他说:"没事,咱们重新写,慢慢来。"从那以后,这孩子特别爱往我这跑。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去,要不是那个深秋的夜晚,可能一切都会平平淡淡。那天北风呜呜地刮着,我裹着老伴新织的毛衣,在门卫室打盹。
忽然听见仓库那边有窸窸窣窣的动静。我打着手电筒去查看,发现几个人鬼鬼祟祟地往外搬建材。
借着月光一看,领头的不是别人,正是公司的销售主管孙远方。看见我来了,他们都愣住了。
"老杜,您就当没看见成不?这批货是滞销品,公司准备处理掉的。"孙远方递过来一个鼓鼓的信封,"这是一点心意..."
我心里一阵难过。前些日子,我送水进办公室时,看见陈德明愁眉苦脸地坐在那里,听见他跟会计说资金周转困难,连工人工资都发不出来了。
"你这是要害死我和老陈啊!"我一把推开孙远方的手,"赶紧给我放回去!要不然我现在就报警!"
第二天一早,我就把这事告诉了陈德明。他听完脸色铁青,立马叫来保安和财务清点库存。
这一查不得了,原来这半年来,库存数据一直对不上账,公司白白亏了将近百万。要是再这么下去,怕是连年底的工资都发不出来。
"老哥,多亏有你啊!"陈德明红着眼圈说,"要不是你选了这个门卫,我这辈子的心血就毁在这些人手里了。"
这事过去后,公司的经营渐渐好转起来。新订单一个接一个,工人们干劲十足。陈德明非要给我加薪,还要把我调去当保安科长。
我笑着摆手:"别折腾了,就让我在这门卫室待着吧。这儿挺好,能看着公司一天天变得更好。再说了,这儿清净,我这把年纪,正合适。"
去年冬天,我得了场重病,在医院躺了大半个月。每天迷迷糊糊的,就记得有人来回伺候。
后来才知道,是陈德明安排了专人照顾我,还天天派人送饭。连住院费都是公司先垫上的。
我媳妇在病房里哭了:"你这人啊,看得比谁都明白。这门卫虽然位置低,可干得比那些经理都称职。你说得对,找个靠谱的地方,踏踏实实干,比啥都强。"
现在每天清晨,我还是第一个到公司。远处的厂房慢慢露出轮廓,朝阳一点点升起来,工人们陆陆续续地走进厂门。
前几天,小明考上了重点大学,特意来门卫室说要请我吃饭。看着这个曾经在我这门口写作业的孩子,如今也长大成人,心里说不出的欣慰。
有人说我傻,可我知道,人这一辈子,找到自己喜欢的位置最重要。每天看着公司的人来人往,听着大门开开关关的声音,这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窗台上的牵牛花开了,在晨光中格外鲜艳,就像我这平凡却充实的退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