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一生忙于革命事业,为建立一个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没有压迫剥削的国度而四处奔波,因此很少顾及到家庭,以致于一般人以为毛主席对家庭、对儿女冷漠不关心。
实际上,毛主席本性感情真挚丰富,对老百姓都充满着炽热的感情,对于自己的儿女,又怎么会冷漠不关心呢,那实在是因为战争年代环境太恶劣,容不得伟人儿女情长,花时间照顾家庭。
在毛主席带领红军走出困境,稳定立足陕北后,毛主席通过书信,对毛岸英、毛岸青的生活、读书、学习等进行关心过问,体现了一位父亲对儿子的深情期望,让我们看到了伟人默默深情的一面,就如普通父母对儿女一样的真切期待。
下面这封家书是毛主席于一九三九年八月二十六日写给岸英、岸青两兄弟的,其时岸英、岸英两兄弟远有苏联,毛主席只能通过写信,勉励两兄弟多读书学习,追求进步,不断向上。信中用语平和亲切,饱含深情,表现出了一位父亲对儿子的期盼。

岸英、岸青二儿:
你们上次信收到了,十分欢喜!
你们近来好否?有进步否?
我还好,也看了一点书,但不多,心里觉得很不满足,不如你们是专门学习的时候。
为你们及所有小同志,托林伯渠老同志买了一批书,寄给你们,不知收到否?来信告我。下次再写。
祝你们发展,向上,愉快!
毛岸英、毛岸青在母亲杨开慧牺牲后,流离失所,一度流落街头,后经地下党员的搜救,才脱离了苦海,并被送到苏联生活、学习。而毛主席与儿子天各一方,也只能通过书信传递感情。
信中文字是横式排列,行笔快捷,字体显得有点潦草,笔触线条平静融和,圆润娴熟,自由烂漫,无拘无束,有一种质朴古淡的韵味。
信中文字虽然不多,但句句饱满深情,如一位平凡的父亲对儿子深沉的寄托,展现出伟人平凡宁静的一面,这封信,也见证了那个烽火岁月伟人难得的安宁温情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