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魏八柱国**是南北朝时期西魏政权(535年—556年)的核心军事贵族集团,由权臣宇文泰创立,成员包括六位柱国大将军及两位虚衔柱国(其中一人为西魏宗室元欣)。八柱国不仅是西魏军政体系的支柱,更是隋唐两朝统治者的先祖集团,深刻影响了中国中古历史进程。
---
### **一、八柱国名单与背景**
| **姓名** | **民族** | **官职** | **历史地位** |
|------------|----------|----------------------|------------------------------------------------|
| **宇文泰** | 鲜卑 | 柱国大将军、太师 | 西魏实际统治者,北周奠基者,府兵制创立者 |
| **元欣** | 鲜卑 | 柱国大将军(虚衔) | 西魏宗室代表,无实权,象征皇权与权臣合作 |
| **李虎** | 汉族 | 柱国大将军 | 李渊祖父,唐朝追封太祖 |
| **独孤信** | 鲜卑 | 柱国大将军 | 杨坚岳父、李渊外祖父,三朝国丈 |
| **赵贵** | 汉族 | 柱国大将军 | 拥立宇文泰上位,后被宇文护诛杀 |
| **于谨** | 鲜卑 | 柱国大将军 | 宇文泰首席谋士,制定伐北齐战略 |
| **侯莫陈崇** | 鲜卑 | 柱国大将军 | 平定关中叛乱,后因妄言被逼自尽 |
| **李弼** | 汉族 | 柱国大将军 | 瓦岗军李密曾祖父,助宇文泰击败高欢 |
---
### **二、八柱国制度的核心机制**
#### **1. 府兵制:军事改革的核心**
- **兵农合一**:士兵战时出征,闲时务农,军籍归柱国管辖,减轻中央财政负担。
- **六柱国分统**:宇文泰直辖两柱国兵力,其余六柱国各领一军,形成“六军”体系。
- **胡汉融合**:打破鲜卑贵族垄断,吸纳汉族豪强(如李虎、李弼),增强军队凝聚力。
#### **2. 权力制衡:宇文泰的权术**
- **虚置元欣**:借宗室元欣挂名柱国,缓解鲜卑旧贵族的抵触情绪。
- **分权制衡**:六柱国互不统属,直接听命于宇文泰,防止将领拥兵自重。
#### **3. 关陇集团的形成**
- **婚姻纽带**:独孤信三女分别嫁北周明帝、隋文帝、唐高祖之父,联姻巩固政治联盟。
- **利益共同体**:八柱国家族垄断军政要职,形成“关陇贵族集团”,主导西魏至唐初政局。
---
### **三、八柱国的历史影响**
#### **1. 隋唐帝国的奠基**
- **李虎→李渊**:李虎之孙李渊建立唐朝,尊李虎为太祖。
- **独孤信→杨坚、李昞**:独孤信长女为北周明帝皇后,四女为唐高祖之母,七女为隋文帝皇后。
- **杨忠(十二大将军之一)→杨坚**:杨忠之子杨坚建立隋朝,终结南北朝分裂。
#### **2. 制度遗产**
- **府兵制延续**:隋唐沿用府兵制,至唐玄宗时瓦解。
- **三省六部雏形**:宇文泰改革官制,为隋唐中央集权制度奠定基础。
#### **3. 文化融合**
- **胡汉一体**:八柱国中汉人占三席,推动鲜卑汉化与汉族尚武风气结合。
- **关中本位**:以长安为中心整合胡汉势力,形成“关陇文化圈”。
---
### **四、八柱国与魏晋门阀的对比**
| **维度** | **魏晋门阀(如琅琊王氏)** | **西魏八柱国(关陇集团)** |
|----------------|--------------------------------|--------------------------------|
| **权力基础** | 文化垄断(儒学、清谈) | 军功立身(府兵制、战功) |
| **社会结构** | 士族与寒门对立 | 胡汉融合,打破士族壁垒 |
| **政治角色** | 依附皇权,规避实务 | 直接掌军参政,务实改革 |
| **历史结局** | 隋唐科举制冲击后衰落 | 延续至唐初,逐渐被科举新贵取代 |
---
### **五、八柱国的衰落与转型**
- **北周代魏**:宇文泰之子宇文觉建立北周,八柱国后裔仍居高位。
- **杨坚篡周**:隋文帝杨坚(独孤信女婿)削弱关陇集团,加强皇权。
- **唐朝稀释**:唐太宗推行科举,关陇贵族与山东士族、江南文人三足鼎立。
---
**总结**:西魏八柱国不仅是军事贵族,更是中古中国从分裂到统一的关键枢纽。其创立的**府兵制、胡汉融合政策、关陇集团模式**,为隋唐盛世奠定制度与人才基础。若深究,可探讨:**若无八柱国整合,南北朝会否延长?关陇集团如何平衡军功与文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