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下,你正在家里刷手机,突然被拉进一个微信群,里面一群副国级高官正在热火朝天地讨论明天如何攻打日本——在中国,这样的事情只能段子。但现实中这样的事情却真实的发生在了美国——特朗普政府的副总统、防长等高官在聊天软件中讨论机密军事计划,而记者也被莫名拉了进来。
这不是电影剧情,而是2025年3月美国国家安全高层的真实翻车现场。《大西洋》月刊总编辑杰弗里·戈德堡就被这么“误拉”进了一个讨论空袭也门的群聊,比美剧还刺激的是,他在行动前两小时就知道了计划,随后毫不犹豫地捅给了全世界。
这事儿还没完,前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跳出来“补刀”,结果自己被网民反杀;国会里民主党议员直接喊话国防部长“辞职”,怒斥这事儿“人命关天”。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美国高层的“草台班子”属性暴露得有多彻底?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这场泄密风波的来龙去脉,顺便看看它背后藏着的历史老账和国际风云。
一、群聊乌龙
2025年3月24日,美国《大西洋》月刊总编辑杰弗里·戈德堡爆料,自己被美国国家安全高官“手滑”拉进了一个用商业聊天软件Signal开的群聊,里面讨论的是对也门胡塞武装的空袭计划。
戈德堡不是什么闲人,他是美国媒体圈的重量级人物,结果却在美军行动两小时前,成了这场军事机密的“意外见证者”。按照他的说法,这个群聊里都是美国政府的高层,包括国防部长皮特·赫格塞斯、国家情报总监塔尔西·加巴德等人,聊得热火朝天,完全没意识到多了一个“外人”。
这事曝光后,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布莱恩·休斯不得不出面承认:“这个聊天群似乎是真实存在的。”但他也试图淡化影响,说群里没啥大不了的内容。
可戈德堡并不认同,他在接受CNN采访时直接反驳:“国防部长说‘没人在短信里讨论作战计划’,这是谎言。”他言之凿凿地说,自己亲眼看到群聊里讨论了空袭的具体安排。这下子,美国高层的遮羞布算是彻底被扯掉了。
这帮人用的是Signal这种非机密的商业聊天软件,而不是政府专用的加密通讯系统,连最基本的安全意识都没有。更离谱的是,这种乌龙不是孤例。白宫后来证实,特朗普政府时期,多位内阁高官都习惯用这类软件聊机密事儿。
这不禁让人怀疑,美国政府的保密体系到底是铁桶还是筛子?
二、希拉里“补刀”翻车
这事儿刚爆出来,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就忍不住下场了。
她3月24日在社交平台X上发帖,配上《大西洋》月刊的报道链接,写道:“你肯定是在逗我。”这话听着像是在嘲讽高官们的草率,但她显然低估了网民的记忆力。帖子一发,评论区瞬间炸了锅,网友们毫不客气地把她十年前的“邮件门”丑闻翻出来开涮。

“她可不该说……”美国共和党前政治顾问凯尔·亚当斯转发希拉里的帖子,阴阳怪气地评论道。
还有网友更直接:“女士,当你讨厌的人自杀时,你最好站在后面看着,而不是把焦点转移到你和你自己的罪行上……”
更有甚者挖苦:“我年纪够大,可以记得你当年在地下室使用服务器,却没受到任何惩罚。”这话指的是特朗普2018年嘲讽希拉里时说的“她在地下室装了个服务器”。
简单回顾一下“邮件门”:2015年,希拉里被曝在担任国务卿期间用私人邮箱和服务器处理公务,涉及约6万封邮件,其中3万封因“私人生活”被她删除,剩下3万封才上交国务院。
时任FBI局长詹姆斯·科米2016年7月调查后说,希拉里和她的助手处理机密时“极度草率”,但没证据证明她故意违法,所以不予起诉。
然而,这事儿在当年大选期间被反复炒作,严重拖了希拉里的后腿。如今她跳出来指责别人,网民自然不买账:你自己不也是“草台班子”的老前辈吗?
三、国会震怒
如果说希拉里的翻车是场网络狂欢,那国会的反应则是真刀真枪了。3月25日,民主党籍参议院财政委员会主席罗恩·怀登在听证会上火力全开,要求涉事高官引咎辞职,尤其是国防部长赫格塞斯和国家安全顾问迈克尔·沃尔兹得“带头走人”。

怀登的理由很硬核:“此事事关美国人生命安全。如果胡塞武装提前得知这些信息并重新部署防御,可能导致美国士兵死亡。”
另一位民主党参议员马克·华纳也附和:“参与的官员还不承认事件严重性,赫格塞斯理应辞职。”
面对指责,涉事高官们却一个个嘴硬得很。赫格塞斯在夏威夷珍珠港被记者堵住时说:“没人在短信里讨论作战计划,关于这件事我就说这么多。”他还顺手diss了戈德堡一把,称他是“欺诈成性、高度不可信的所谓记者”。国家情报总监加巴德则以“正在调查”为由拒绝透露细节,坚称群里没聊军事机密。CIA局长约翰·拉特克利夫承认自己在群里发言,但强调“我所谈论内容完全允许并且合法”。
FBI局长卡什·帕特尔干脆连调查意向都不表态,摆出一副“事不关己”的架势。
这态度让民主党彻底炸毛。他们还顺带挖出个大瓜:特朗普政府可能广泛使用Signal聊机密,要求彻查有多少官员在用这玩意儿。这场听证会成了政治攻防战,泄密本身的严重性反倒被吵架盖过去了。
四、美国保密体系的“老毛病”
这事儿看着新鲜,其实是美国政府保密体系老毛病的又一次发作。回头看看“邮件门”,希拉里用私人邮箱收发机密邮件,最后不了了之;再往前,2013年斯诺登爆料美国国家安全局(NSA)监听全球,暴露了美国情报系统的漏洞。如今轮到群聊泄密,十年过去了,技术换了,草率没变。正如NBC报道指出的,这场风波恰好发生在“邮件门”十周年后,颇有种历史轮回的讽刺意味。
为啥美国高层老犯这种低级错误?原因不复杂。一方面,官僚体系臃肿,安全意识跟不上技术迭代。Signal这种商业软件方便是方便,但压根不是为机密通讯设计的,加密再强也挡不住“手滑”。另一方面,美国的政治文化里,官员们习惯了高高在上,总觉得保密是小事,结果一不小心就翻车。戈德堡被拉进群聊后,群里没人第一时间发现异常,这说明啥?要么是没人管,要么是压根没想过管。
更深一层,这事儿还跟美国国内的政治撕裂有关。民主党抓住泄密大做文章,既是真担心安全,也是想给特朗普政府上眼药。
毕竟白宫承认,这种习惯是从特朗普时期延续下来的。共和党这边则拼命洗地,特朗普本人被问到此事时装傻:“我对此毫不知情,这是我第一次听说。”他还顺便贬了《大西洋》月刊一顿,说它“算不上什么像样的期刊”。这套“甩锅+diss”的操作,简直是特朗普的经典套路。
五、国际影响
这事儿不光是美国自家丢脸,还直接搅动了中东的浑水。空袭目标是也门的胡塞武装,这帮人是伊朗支持的反政府武装,常年跟沙特和美国对着干。戈德堡爆料后,胡塞武装有没有收到风声不好说,但他们肯定乐开了花——美国高层的草台班子属性暴露无遗,等于给对手送了个心理优势。
更大的问题是,这场泄密可能让美国在中东的盟友寒心。沙特这些年靠美国撑腰跟胡塞武装干仗,现在看到美国连军事计划都管不好,心里能不打鼓吗?更别提伊朗了,本来就跟美国不对付,这下子估计更觉得自己抓住了把柄。国际关系里,信任是稀缺品,美国这次自曝其短,等于主动把筹码送人。
再放眼全球,这事儿还可能影响美国跟其他大国的博弈。俄罗斯和中国这些年没少拿美国的情报失误开涮,这次群聊泄密又送了个现成的笑话。中东是全球能源和地缘政治的火药桶,美国要是连这儿的军事行动都搞得乌烟瘴气,盟友信不过,对手看笑话,霸主地位还能稳多久?
六、草台班子不散场
这场群聊泄密风波,从戈德堡的“误入”到希拉里的翻车,再到国会的怒斥,像极了一出荒诞喜剧。美国高层的草台班子属性暴露得淋漓尽致,历史的老账翻出来,现实的危机摆面前,连国际局势都被拖下水。可笑归可笑,这背后却是人命关天的严肃问题。正如网友说的:“这么多高级官员对敏感信息这么不小心,无论你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人,都不能犯这样的错误。”
希拉里们还能翻出什么车?高官们会不会真有人下台?中东局势又会怎么变?草台班子的这场大戏怎么演下去,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