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2月18日,沙特利雅得的谈判桌上,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与美国国务卿鲁比奥握手言欢。而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命运也逐渐明晰。
”

2025年2月18日,沙特利雅得的谈判桌上,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与美国国务卿鲁比奥握手言欢。千里之外,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却对着镜头苦笑:“俄美的会谈让我们感到吃惊。”
这场被欧洲称为“菜单上的晚餐”的谈判,既没有邀请乌克兰,也未让欧洲入席。
上一篇中,我说乌克兰是棋子,有人留言大骂:"傻xxx,乌克兰是世界上最独立自主的国家,绝不是棋子...."
好吧,我退一步,就算乌克兰不是棋子,但泽连斯基,棋子的命运,似乎正随着这场闭门会议,滑向历史最熟悉的剧本——棋子终成弃子。
01— 美俄密谈:一场早有预谋的“分赃大会”
当特朗普与普京在电话中达成“紧密合作”的共识时,欧洲和乌克兰的警报就已拉响。沙特利雅得会谈的核心议题,表面是“恢复俄美关系”,实则是以乌克兰为筹码的讨价还价。俄总统助理乌沙科夫直言:“俄美需要先达成谅解,再和其他方接触。”会谈后,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俄国家杜马会议上发言时表示,俄美双边关系已朝正常化的方向启动。这背后的潜台词再明显不过:乌克兰的命运,早已被摆上谈判桌。
特朗普的算盘更是赤裸裸:“乌克兰已经打了3年,他们应该结束冲突。” 这位商人出身的总统,将战争视为“糟糕的投资”,急于兑现“停止战争”的承诺,而代价可能是乌克兰的领土与主权。俄外长拉夫罗夫更是在会后放话:“北约军队若出现在乌克兰,俄罗斯绝不接受。”显然,美俄的“共识”已为乌克兰划定了红线——它必须成为缓冲带,而非北约的前哨。
这一幕像极了1945年的雅尔塔会议。美苏英三巨头在克里米亚半岛上瓜分战后世界,波兰等小国的命运被随意改写。今天的乌克兰,不过是雅尔塔剧本的现代翻版:大国博弈中,小国从来只是棋盘上的卒子。
02— 泽连斯基的困局:从“英雄”到“累赘”
三年前,泽连斯基凭借《人民公仆》中的总统形象赢得民心;三年后,他却在国际舞台上沦为“局外人”。美俄沙特的闭门会谈,他只能从媒体得知;特朗普的尖锐批评,更将他推向深渊:“乌克兰本不该引发冲突”、“乌克兰重新大选换总统”。曾经被西方捧为“抗俄英雄”的泽连斯基,如今连谈判桌的边都摸不到,成为了特朗普、普京追求“和平”的“累赘”
他的挣扎显得苍白无力。推迟访问沙特、呼吁欧洲参与谈判、强调“乌克兰必须在场”……但这些动作在美俄的绝对实力面前,不过是螳臂当车。连欧洲都自身难保——法国匆忙召集紧急峰会,德国在选举前摇摆不定,英国提议派兵却遭盟友反对。泽连斯基的“盟友”,早已各怀鬼胎。
这一幕让人想起越南战争中的南越总统吴庭艳。美国曾将他扶植为“反共先锋”,却在局势不利时默许政变,任由其被部下枪杀。泽连斯基的处境何其相似:当美国需要“抗俄招牌”时,他是明星;当美国寻求与俄交易时,他便成了绊脚石。
03— 欧洲的焦虑:从“盟友”到“旁观者”
欧洲的愤怒与无力,在这场谈判中暴露无遗。法国总统马克龙疾呼“欧洲不能缺席”,但拉夫罗夫一句话戳破真相:“欧洲能做什么?他们连战略自主都没有。” 特朗普更是不留情面:“欧盟要谈制裁?等他们自己先妥协吧。”
欧洲的困境源于历史的惯性。自冷战以来,欧洲的安全始终依赖美国,而当美国转向“孤立主义”,欧洲连一支像样的维和部队都凑不齐。德国学者哀叹:“我们既不想得罪美国,又怕激怒俄罗斯,最后只能眼睁睁看着乌克兰被牺牲。”
1938年,英法在慕尼黑将捷克斯洛伐克拱手让给希特勒,换来一纸虚伪的“和平”。今天的欧洲,似乎又在重复历史:为求自保,不惜牺牲他国。但讽刺的是,这一次连“绥靖”的资格都没有——他们连谈判桌都没资格上。
04— 东方的镜鉴:小国何以在大国夹缝中求生?
纵观东方大国的历史,小国在大国博弈中的生存智慧或许能给乌克兰一丝启示。战国时期,郑国夹在晋楚之间,靠“朝晋暮楚”苟延残喘;南宋面对金与蒙古,以灵活外交延续国祚。但这些“生存术”的前提,是清醒判断局势,而非盲目依赖外援。
反观乌克兰,2014年颜色革命后彻底倒向西方,将国家安全寄托于北约东扩,最终触发俄罗斯的绝地反击。泽连斯基的悲剧,恰恰在于高估了西方的承诺,低估了地缘政治的冷酷。
05— 终局倒计时:乌克兰会迎来怎样的未来?
俄美首轮谈判达成四点共识:
首先,双方同意建立磋商机制,解决双边关系中的棘手问题,其目标是采取必要措施,使两国外交使团的运作正常化。
其次,双方同意任命各自的高级团队,着手努力以持久、可持续且为各方接受的方式尽快结束乌克兰冲突。
第三,双方同意为未来在共同地缘政治利益问题及经济和投资机会方面的合作奠定基础,这些合作将随着俄乌冲突结束而出现。
第四,当天与会团队承诺将保持接触,确保以及时和富有成效的方式推进谈判进程。俄美决定未来将在多领域合作。
俄美沙特的四点共识中,最致命的一条是“双方同意为未来在共同地缘政治利益问题及经济和投资机会方面的合作奠定基础”。这句话翻译成现实,可能是乌克兰需要接受顿巴斯独立、承诺永不加入北约、接受俄美共同“监护”。乌克兰人民、国土、资源将成为美俄的交易品,而泽连斯基,或许会成为这场交易的牺牲品——要么下台,要么沦为签字傀儡。
2月1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如果欧洲国家愿意在达成和平协议的情况下向乌克兰派遣维和部队提供安全保障,他不会反对。这更是一招毒计:让欧洲出钱出兵维持停火,美国抽身而退。如此一来,乌克兰将彻底沦为大国博弈的“永久缓冲带”,再难翻身。
历史的车轮下,从无新鲜事
从雅尔塔到慕尼黑,从吴庭艳到泽连斯基,小国的命运总是惊人地相似。当美俄在利雅得举起香槟时,基辅的夜空正被炮火照亮。而泽连斯基的终局,或许早已写在历史的尘埃里——棋子一旦失去利用价值,便注定被抛弃。乌克兰的如此,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