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塔
说衣服一套叫“一沓”。沓,袭也。可能是把袭讹传为沓。祭祀用的纸钱一片叫“一佰”。丝线一绺称为“一子”。一家称“一主”。一熟称“一造”。所谓一熟,指的是水稻一年收割一次,称一熟。一般中稻是一年一熟。
掷骰子掷一次称“一手”。
飞禽的窠称为“斗”,母鸡孵蛋称“哺斗”。
石湖说:“母鸡一窝称一斗,十只鸡一起孵蛋,要准备六窝。”
海南崇尚(习惯)数字六。六束稻称“一把”。六百文铜钱称为“一贯”。六十觔东西称为“一担”。
而万州则不同,万州把十二把稻称为“一担”。潮州则是把八十文铜钱称为“一佰”,叫做“东钱”。
筑墙的时候,横竖一丈称为“一井”。
化州石城那个地方,贫寒的人家为了躲避火灾,常常把门开向外面,用茅草搭建房子。这种被称为“寮”。
广东很多地方都有带“寮”的地名。比如雷州有寮村,有蒲寮,有新寮岛。吴川有芷寮镇。海南有芒寮港。海南儋州有郎寮墟。定安有坡寮市。乐会有薄寮郎陂。会同有李寮塘。文昌有罟寮墩。黎峒有岑寮、黑寮、居寮、陈婆寮等。
从广东阳春到高州、雷州、廉州、琼州等地地名,很多都带某字结尾。比如那某、罗某、多某、过某、牙某、峩某、陀某、打某。
而黎歧人的姓名,也有很多称那某、抱某、扶某的。地名则多数为那某、湳某、婆某、可某、曹某、爹某、落某、番某。
他们居住地离汉族人比较近的往往很多叫“妚某”,发音是不。
惠州
广东香山中秋晚上,在月下痛饮称为“餖中秋”。男子为“娱尸”而踩踏道路歌唱,叫做“踏鹧鸪”。
广东海丰方言,靠近海边的大体上和潮州接近。如发髻的髻叫“庄”。鼻子的鼻称为“鄙”。耳朵的耳发音为“系”。胡须的须发音为“秋”。鸭称为“哑”,牛称为“悟”等。
海丰地区属于山地的地方,方言又不同。说没有叫“冒”。说我叫“礙(ai)”。溪水的溪叫“阶”。
山岭的岭叫“谅”。海丰的蛋人则称饭为“迈”。筋称为“梯”。饭碗的碗叫“爱瓦”。盆叫“把浪”。拿网叫“今网”。
海丰的狼人称父亲为“扶”,我叫做“留”,彼叫做“往”。女人称为男子叫“友友”,也可以叫“友二”。男子称呼女子叫“有助”。称呼娶为“换”。野郎叫“苦郎”。那家叫“扶闾”。有心有意为“眉心眉意”。扁担叫“闲”。木头的木叫“肺”。
把榕木制成的扁担送给人怎么说呢?
“送条闲肺榕”。
头发音为“图”。
称呼哥哥为“表”。称呼来为“大”。有这样一句歌谣:“表大便到木横底,娘大便到木横枝”。意思是说哥哥来了怎么样,娘来了怎么样。
畲人称呼火为“桃花溜溜”,称呼饭为“拐㶶”。
海南的方言有好多种。有东语,也叫客家话,和福建方言很相似。还有西江的黎语。有士军话,地黎话。
地黎称呼峒的名字有三个字的,比如那父爹、陀横大、陀横小之类的。也有四个字的,比如曹奴那纽、曹奴那劝、曹奴那累。也有六个字的,比如从加重伯那针、从加重伯那六、从加重伯那㩐。还有七个字的,比如从加重伯那白吾。
他们那边的山很多叫“鹧鸪啼”。村子名称很多叫“荔枝”。
增城
广州土话很多与吴语相近。比如须和苏发音类似,逃与徒,豪与涂,酒与走,毛与无,早与祖发音类似。广州这些土话都是既有字也有发音的。
潮州有的没有字但有发音。德庆也一样。广东新会方言发音很多平仄互换了。比如通发音成了痛,痛呢,发音成了通。
东莞则是称呼东为“冻”,把去声替换了平声,称呼莞为“官”,把上声用平声去代替。
香山人则是称呼人为“能”。番禺称呼人呢,“寅”。东莞的南头人把刀叫做“多”。增城人称呼屋为“竄(cuan)”。广州人喊父亲为“爸”,母亲为“奶”,有的人还在前面加一个阿字,也有说是“亚”。子女排行也在前面加阿,比如阿大、阿二、阿爸、阿奶。
称呼斜视为“乜斜”,乜音哶(mie)。射覆称为“估”。用刀削东西称为“批”。细细地切东西称为“㔄”,发音为速。削掉东西叫“撇”(pie)。
从上面看出来,广东各地方言还是有很大差别的,此外古今也有很多差别,特别是现在人口流动频繁,普通话推广多年,很多方言土话都渐渐的不为人所熟知。
不过也有很多土语和我们吴楚之地类似的,比如说缝衣服的那个敹,说丝线一缕也说一子,我们老家也是有的。
跟随屈大均了解明清时期广东地区方言02
跟随屈大均了解明清时期广东地区方言
清人笔记当中的湘军大佬彭玉麟
红顶商人胡雪岩野史
太平军国宗韦志俊为什么投清?叛将韦志俊为什么能二克武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