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腿阿姨”哽咽称压力太大?不到半个月,她就被媒体热度灼伤了

姬鹏 2023-11-29 22:53:28

报道截图

被清华、北大、人大三所名校学子争抢的“鹅腿阿姨”这两天“不敢干了”。原因是关注度和人流量太大,可她只想平平安安做烧烤。言外之意,媒体的热度不仅烤糊了鹅腿,也灼伤了阿姨。一定程度上,“鹅腿阿姨”被三所名校学子争抢,主要还是阿姨的手艺做主。但是助推“鹅腿阿姨”持续上热搜的却是各路媒体。

要知道,“鹅腿阿姨”出圈,原本只是学子们小范围内的狂欢。但是随着各路媒体的加入,狂欢就变成舆论式的,饭圈化的。紧接着不是三所名校的学子和路人也加入进来。于是媒体热度继续加码,直到“鹅腿阿姨”被整哭,这事发酵到高潮。

很多人奇怪“鹅腿阿姨”的出圈,觉得把清华、北大、人大三所名校学子跟“鹅腿阿姨”放在一起,怎么想都不可能成为热点。是的,这是常规逻辑,也是正常想法。但是在一个年轻人“以丧为乐”的时代,反差感和烟火气却又点燃了人们的好奇心。

就比如有博主为此专门编排了一期《大型纪录片·鹅腿传奇》。不夸张地讲,但凡是个常混迹网络的人,都知道肯定是无厘头。不信你瞧瞧这文案。“给她一个小摊,她能让清华学子疯狂,再给她一个鹅腿,她能让北大学子兴奋,不是学术研究搞不起,而是晚上排队买鹅腿更有性价比,没错,她就是大名鼎鼎的鹅腿阿姨”。这里就截取一段给大家听听,有兴趣的自己可以找来完整视频看一看。

可能很多人也看出来了,《大型纪录片·鹅腿传奇》完全是在“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但这重要吗?显然是不重要的。这就跟学子们小范围内的狂欢一样,不是不吃鹅腿不行,而是表达“不吃鹅腿不行”的情绪更重要。

而这种情绪一旦被加持上清华、北大、人大这些本来远离“烟火气”的“学术派”(社会层面的刻板印象),反差造成的冲突感一下子就破圈了。正如《大型纪录片·鹅腿传奇》中所说的“她一个歇业,半个学术界都要震一震”。但是依然要清楚,如果不是各路媒体持续上劲儿,“鹅腿阿姨”也只是小范围出圈,很难全网破圈,更不会闹到“不敢干”的地步。

说到底,“鹅腿阿姨”是不需要出圈的,做烧烤能被清华、北大、人大的学子喜欢,无论是从哪个角度讲,她应该都是开心的。但是当各路媒体加入报道,加入无厘头后,一切就变了。吃鹅腿的不再只是学子了,很可能大多数是出于热度去围观的,打卡的。总之“鹅腿阿姨”被喜欢不再只是做的鹅腿好吃,而是她成为了一种被消费的符号。

当然消费的热情,很大程度上是被各路媒体强行发酵起来的。所以也意味着这种狂欢很快会消散。但是对于“鹅腿阿姨”来讲,本该有的出工节奏却被打乱了。不得不承认,对普通人来讲,很多时候被媒体盯上了,最终只会被害惨。

这么说当然不是耸人听闻,而是就过往的普通人出圈来看,最终的结果都不太好。清华、北大、人大三所名校学子未来会不会继续争抢“鹅腿阿姨”咱们不好说,但是对于各路媒体来讲,这股热度过去,估计也就懒得报道了。

这里面最关键的原因是,人们围观的热情一旦减弱,媒体就会立马调转视线,重新寻找下一个“猎物”。至于“鹅腿阿姨”未来的去向,可能还会有媒体关注,但是只要人们围观的热情减弱,媒体热度也就跟着下来了。

实际上,从“鹅腿阿姨”第一次上热搜开始,到她哽咽称“压力太大”、“不敢干了”,前前后后,也就不到半个月。虽然很多媒体报道时,叙事都是“暖新闻”模式,但是谁都知道,这股“暖气”并不暖,对于“鹅腿阿姨”来讲,更像是一股“寒气”。

说到底,真要去报道“鹅腿阿姨”,还请媒体们把镜头再靠近一些,看一看阿姨不为人知的艰辛,看一看清华、北大、人大三所名校学子有烟火气的一面。而不是谈到“鹅腿阿姨”就是俯视情怀,说到清华、北大、人大三所名校学子就是学霸印象。

所以,各路媒体,还请放过“鹅腿阿姨”吧,也留给清华、北大、人大三所名校学子一个可以不出圈的小狂欢吧。要不然,人家一狂欢,你们就插手,怎么看都觉得有些碍眼,甚至有些烦人。

0 阅读:153

姬鹏

简介:书生之见,看事件背后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