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留卫国的主要理由实际上有二。
其一是那时卫国已没有什么领地,仅在名义上尚存。其二是秦始皇为了招降百越而以为卫国存在范本。
当然除上述两方面因素外,另一因素即秦国史上两大功臣商鞅与吕不韦同为卫国人。为此,秦始皇不惜向卫国示好。然而这仅仅是表面现象,其根源还在于卫国本身样板作用的发挥。
要想更清楚地理解这一问题,其实很容易说清楚卫国究竟是如何沦为秦朝附属国的。
卫国历史悠久,可追溯至西周开国。当年卫国初代国君也是周武王亲哥哥。因此西周时期卫国实际上是个有分量的国家。再者,那时在中原各国中,卫国风评很好,历来被人们称为‘君子之国’。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个时代的秦国是完全不能相提并论的。西周时期的秦国连国号都没有定下来,只得到周王室的赐地,败责周王室饲养马匹。直至西周末期,周王室给予秦国正式爵位,秦国才能算真正建立。而且当时卫国开国二百多年。
但是正是这样的卫国在春秋时代以后才开始渐渐地不能够。
这倒不是卫国后继之君不够勤奋,只是卫国地理位置太差!卫国的领地可能就在今河南省鹤壁市这个地方。在西周乃至春秋战国,这里不愧为中原的中心。
就像金边银角草肚皮一样,西周鼎盛时期卫国的领地,地处中原地区核心,当然也是最美好的一块。但在乱世中这一地位难以向外拓展。相比较而言,地处中原边陲的秦,晋,楚等国,由于地理位置偏僻,反而更易于扩展。
因此,在春秋中期,秦、齐、楚、晋等国,相继兴起,成为一流大国。对于卫国来说,这也只能是一个二流国家。
而随后,卫国沦落为二流国家后,许多事都不由魏国说了算。至春秋中期以后,伴随着若干强国,争霸的战争展开。卫国这样的二流诸侯国已经难以维持自己的独立了,他们只有选择阵营站队了。
在这一过程中,卫国若站到晋国的队伍中去,就要遭到楚国的痛击。而若卫国站在楚国的队伍中,则要再次遭到晋国的痛击。总之,无论站在哪边,最终伤在卫国!对于卫国背后的大哥,时而下手,时而坐以待毙。但是即使下手了,卫国在事后一定要对大哥好,不允许他白忙一场。
正是由于这一格局的存在,春秋中期至春秋末期才出现了若干大国的急剧扩张。而这些小国却很快没落不见了踪影。春秋初期,有姓氏之国,尚有百余家。但至春秋末期,仍能固守生存者,仅有二十几个。
比起灭国的小国来说,卫国国力要强大得多,因此才能够勉强支撑起战国时期。然而等那些小国几乎灭国后,此时卫国在各国中,基本已是倒数第一。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卫国才艰难地支撑起战国时期。而在战国时期之初,一件里程碑式的大事,则直接影响卫国国运。此事即三家分晋。
春秋末期,卫国曾为晋国小弟。于是三家分晋后,由晋国分出的那一支魏国便成为这支小小的卫国新长。并且,三家分晋后,魏国快速变法,不久便成为列国中第一大国。
等魏国强了以后,身为长兄的魏国自然也希望能更进一步扩大规模。因此,战国时代前20多年,魏国对别国发动了狂攻。其中秦国这边在那个时候还受到了魏国的暴打。而且在针对这些敌对国家之余,作为长兄的魏国并没有忘记要挟他的小弟们。
也正是从此时起,长兄魏国,便对小弟卫国内政进行了全面干预。以近似于温水煮青蛙来直接支配这小弟。至此,小弟卫国君之选,已全凭大哥说了算。而且小弟本国贵族,完全没有指望,要想当官,就必须到大哥这边来寻找出路。
就在此时,小弟刘国中,出现了一位名叫卫鞅的青年才俊到哥哥魏国那里求职。结果寻寻觅觅,卫鞅并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位,于是在事后,卫鞅扭过头去来到秦国,进而帮助秦国进行商鞅变法。
当商鞅混迹于秦国一方时,卫国一方的处境,实际上却每况愈下。这数十年来,卫国作为小弟,一直由大哥切片学习。今天拿走你两座城,明天拿走你一块地。大约商鞅死后八年左右,卫国已基本切去,只有濮阳这个城市。
此时卫国实际上已与王国无异。只要大哥一声命令,就能在任何时候解除卫国,完全兼并卫国。而且其实大哥哥真的是没有留情面的。之后,哥哥直接命令卫国君改名‘君’!
须知卫国当年刚建国时爵位可都是公爵啊!及至此时,已是连侯也不值得。再者,若从爵位的角度看,卫国国君之爵,此时实际上已与著名战国四公子之爵,并无不同,人人皆君级。
此时卫国实际上已被视为灭亡。区别只有一个,那就是既然卫国之前并没有抵抗,大哥还必须要点面子,而不是直接废掉卫国宗庙。尽管夺走卫国所有国土,宗庙仍被保留。而且按春秋战国的惯例,一国只要宗庙尚存,则该国不完全灭亡。
而当卫国国君更名为国君时,由于国土已完全不存在,下一位长兄并没有继续为难自己。在随后将近八十年的时间里,卫国一直以这种非常尴尬的形式存在着。尽管宗庙尚存,但地盘已完全消失。此时的卫国实际上与一般地主家族在性质上已无不同。
直至八十年后,战国末期,秦国才开始席卷世界。以后,秦一路向东,打到卫国宗庙的这一块位置。由于宗庙就在此地,卫国仅有的几个宗室成员也跑不掉了。而身为长兄的魏国此时已经顾不得这没有存在感的小兄弟。
倒是秦,此时犯了难。
究竟该如何面对这危国的局势?
以秦国来说,即使是那些强国,也可以在任何时候被消灭。像卫国这样一个在这个时候没有半点领地的民族,只要张开嘴就可以直接把它弄得无影无踪。可问题在于废除卫国这个国号并不能给秦国带来什么益处。因为此时的卫国已是一地无存!就算是取消了卫国的国号,秦国也得不到任何土地。
而这一举动,也极易受到别国的合力反抗。尽管秦国势力强大,不惧与别国的口水仗。但是由于这一毫无利益可言之事,遭到别国联合起来痛斥,似乎也是相当冤枉。于是紧接着,秦国又想出新招,即不再废除卫国国号而继续使卫国以此方式生存。
当然了,卫国宗庙必须稍有迁移,必须由濮阳迁移至野王一带。由于这样秦国就比较好掌控了。
而这样秦国也就能以卫国为榜样向别的诸侯国展示:你瞧!只要你诚实投降了,咱们秦国还算容忍,能让你宗庙延续。但是你若反抗,只会消灭你!
而除这样的理由外,秦选择实施这一计划,实际上也有很重要的理由。即秦国方面的掌权者实为卫国人。
此人,便是大名鼎鼎的大商人吕不韦。
秦国打到濮阳这个地方时,那时已为秦始皇统治。然而此时秦始皇并没有亲政,估计要到了卫国前来一年后,秦始皇才能正式行冠礼了。因此此时秦国高层大权实际上是由秦始皇之母赵姬和宰相吕不韦所控制。
而这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大商人吕不韦早年曾在卫国濮阳。尽管史书没有记载吕不韦的濮阳生活。但我们有理由认为这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大商人对故乡仍然充满了深情。
因此,在秦国欲解卫国之难题之时,吕不韦之出现,亦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加之商鞅当年亦出生于卫国,因此最终,秦国上层决定,将卫国宗庙留住,使卫国延续。
当然此时卫国除宗庙外已一无所有!严格地说,它实际上完全不能被视为诸侯国!
而紧接着,待秦始皇亲政并着手席卷六国之后,卫国国号更是无法废除。尽管此时吕不韦已从秦国上层队伍中收拾完毕。但此时秦国却恰好需要卫国在场为其他几国提供范本。若废除卫国国号反而为秦灭六国添堵。
这出力不讨好之事秦始皇当然是不干了。
而当秦始皇完全统一六国、中原各地不再有诸侯国时,此时卫国的生存状况,又成为令人十分难堪的话题。但紧接着秦始皇就在百越、匈奴这边用兵了。特别是百越的局势更加复杂,秦朝也非常需要卫国为百越这边树立一个榜样。
因此,秦始皇在世时,卫国从未废除国号,后来成为各诸侯国中,为秦国所灭的末国。当然,严格地说,百年前卫国实际上是没有的。
而待秦始皇驾崩、秦二世即位后,秦国在岭南的兵团,已完全将岭南推平。至此卫国仅有的样板作用也完全消失。
于是紧接着秦二世不惜废除卫国宗庙。而且按当时规定,宗庙废除后,此时卫国即使完全灭亡。
这才是秦朝留住卫国真正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