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真的信任诸葛亮吗?从诸葛亮去世后,刘禅做的两件事足以说明

白云史话有记录 2024-01-10 16:02:06
前言

刘禅与诸葛亮之间的关系,历来是三国历史上备受关注的焦点。在这段充满智谋和权谋的历史中,刘禅对于诸葛亮到底有多少信任一直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然而,当我们审视诸葛亮去世后,刘禅的两项重大举措,或许能为我们揭开这一谜团的面纱。

诸葛亮一生为蜀国立下了赫赫战功,被誉为卧龙先生,但他的离世让人不禁思考,刘禅对这位世人仰慕的谋士究竟有多深的信任?究竟发生了什么,让刘禅做出了那两项令人瞠目结舌的举动?

刘禅命途多舛:两次险些丧命的童年

公元207年冬,在蜀郡剑阁县(今四川省广汉市),刘备的嫡次子刘禅诞生。据说,刘禅的生母甘夫人当时梦见北斗七星变成糖豆洒向自己,因此给刘禅取小名“阿斗”。这个名字本身预示着主人会有不凡的命运,但真正的历程却充满了惊心动魄的际遇。

出生没多久,刘禅就遭遇了人生的第一个大起大落。那一年,他的父亲刘备在与东吴孙权开战的夷陵之战中全军覆没,自己也身受重伤,在白帝城驿站去世。此时刘禅只有7岁,刚刚确立父子情谊,还没来得及感受父亲的疼爱,就眼睁睁看着父亲离自己而去。

而他自己也险些丧命。当时曹军得胜后大肆搜索刘备遗孤下落,要将其诛杀。幸亏刘禅被太监藏匿起来,才堪堪保住性命。曹操得知刘禅尚在人世, 却也未加追击,只说“幼主阿斗,大丈夫所恶也”。

不久,刘备的遗孀、孙权的妹妹孙氏意图带刘禅回东吴,再次陷刘禅于死地。还好赵云、张飞及时发现, 在绝壁长阪将其救下。当时的刘禅还不到10岁,却两次面临死亡威胁。频繁的生死攸关之劫,对一个幼童来说无异于巨大的创伤,这必然会在他的心理上留下难以磨灭的阴影。

禧年定鼎,登基面临困境

公元221年,年仅17岁的刘禅在成都正式登基为帝,年号建兴。按照古代的标准,这个继位年龄并不算小。但实际情况是,眼前的国家却是一潭死水——父亲刘备半生积累的基业在夷陵一战后化为乌有,国库空虚,军力不足,蜀汉正面临内忧外患的双重压力。

北边的魏国虎视眈眈,随时可能发兵吞并西南这一战略要地;东边的吴国也蓄势待发,想要收回先前让出的荆州江东之地;本土的益州牧刘璋留下的势力也对这个年轻的新君主怀有戒心。刘璋生前遗嘱里就明确提到了对蜀汉政权的不信任。

实际上,刘禅手中并没有太多筹码。父亲留下的元老臣子要么已死要么跳槽投奔,能用的上人才屈指可数。要想让这个国家继续存在下去,他必须依靠身边的重臣。而此时此刻,最具实力的当属从刘备入川起就担任军师长达数十年的诸葛亮。

诸葛亮:刘禅最信任的"仲父"

诸葛亮并不是刘禅的亲生父亲,两人之间并无血缘关系。但他们之间建立起了难以割舍的精神羁绊。刘禅尊称诸葛亮为“仲父”,两人如同父子。这种超越血缘的精神认同,源自他们相处的点点滴滴。

早在刘备还在世时,诸葛亮就一直在大后方成都辅助后勤工作。刘备东征西讨的时候,年幼的刘禅的日常生活起居都是由诸葛亮安排。甚至在刘备去世的那段时间里,也是诸葛亮在照顾这个失去双亲的幼童。

当时的刘禅十分依赖诸葛亮,常常请求仲父讲一些故事或教他一些生活知识。诸葛亮也十分疼爱刘禅,经常逗他开心。

这种父子一般的密切关系,注定了两人在刘禅登基后会更加信赖对方。刘禅正需要一个精明强干的辅佐,而诸葛亮也恰恰可以提供这样的帮助。两人互相扶持,一手缔造了蜀汉中兴的基业。

“千古名相”,诸葛亮心系黯然西红

辅佐刘禅的十余年间,诸葛亮不遗余力治理国家内政,开拓益州经济,同时也数次率军北伐中原,试图扭转局势。他勤勉治国,几乎没有任何闲暇时间。荆州牧、剑阁侯、武乡侯等职位均为诸葛亮所世袭,可见刘禅对他的信任程度。

234年冬,他在五丈原(今陕西省彬县)病逝,终年54岁。临终前他在给刘禅的诀别信中写下了那句千古绝唱“裨将军挥泪斩马谡,父老恩绪难圆报”。由此话语中流露出的挚爱之情,足以体现两人之间的深厚感情。

诸葛亮的病逝无疑是蜀汉的重大损失。当这一噩耗传到成都,刘禅悲痛欲绝。他对这位挚爱的老师兼父亲般的存在爱戴至深,读到诸葛亮的最后一封家书时,不住地流下眼泪。

而当有官员李恢说出“丞相死是天佑汉室”这样的话时,刘禅更是勃然大怒。他立即将李恢抓来斩杀以泄心头之恨,并下令禁止为诸葛亮设立庙宇以免激起其他权臣的不满。这充分显示出他对诸葛亮的珍视和敬重。

自己独当一面,政局起伏始终稳定

诸葛亮去世后,刘禅开始真正意义上独当一面执政。他先后平定了杨仪和魏延的矛盾,铲除了杨仪和刘琰的篡位图谋,使得政局保持稳定。

同时,他调整国家体制,实行分权制衡。不同于诸葛亮一人独揽大权的情况,刘禅分别任命蒋琬为大司马掌管军务,费祎为大将军掌管政务。这种相互制约的体制,使得政局不会受个人影响过大。

在处理朝政的同时,刘禅也尽可能减轻百姓的税收负担。他下令将益州原本的赋役标准降低了约三成。这在当时的背景下可谓大手笔,显示出他积极稳定民心的决心。

无奈国力悬殊,难逃灭国命运

尽管刘禅自己的施政还算得体,但面对国力悬殊的魏国,蜀汉终究难逃灭国的命运。公元263年,魏帝曹奂派遣大将军邓艾率军灭蜀。刘禅在绵竹投降,蜀汉正式灭亡。

投降后,刘禅被迁往洛阳,封为安乐公。272年,终老他乡的刘禅去世,享年64岁。亡国之主,身不由己,命途多舛,这就是刘禅的一生。

结语

客观而论,刘禅并不是蜀汉灭亡的元凶。身为君主,他勤勉治国,选择贤能;果决决断,制裁奸佞;体制调整,力图均衡。但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在蜀汉这一边,国运已定,转危为安恐怕超出了他个人的能力范围。

所以,是否应该抛开先入为主的成见,以更加宽容和理性的视角,来判断这位生不逢时的帝王呢?或许,那才是更公允的态度。

0 阅读:23

白云史话有记录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