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去考科目二,考试前适应场地时考场的教练指出了我开车时存在的几个问题,虽然在教练的指导下适应场地时顺利通过了测试,但是真正上了考场,油车换成了电车,我适应能力差、驾驶技巧上的问题就暴露得很明显,第一次在倒车入库时“翻了车”,第二次则是在自己最自信的侧方停车上按照习惯打方向盘的节奏操作,结果导致压线而错失机会。考后反思了一下,虽然近期自己起早贪黑练了很多,但是基本上都是自己摸索,错误和坏习惯自己也没有发现,一遍又一遍按照错误的动作练习,再勤奋都无济于事。直到临上考场教练的几句点拨才让我如梦方醒,可是为时已晚,已经错失了一次宝贵的机会。这次经历让我深刻理解了一句话:没有方法的努力不值一提,甚至可以说毫无价值。
我们高中补习时候同宿舍有一位同学,考了三年高考,数理化都至少是130多分,有一年数学还考了148,他的目标是考上北京的985,但是他有一个致命的短板就是英语太差,三年下来,英语每次都只有20多分,就算有3科在140分左右,他的总分就只能在550-580之间徘徊,距离985还差了起码40-50分,他想了各种办法提升英语,背单词、学语法、练阅读,但是怎么样都没有办法改变。我补习那年是他的第4个高三,当我得知他数学好、英语差时,我跟他透露了我数学差、英语马马虎虎的尴尬处境,他立马提出一个建议:要不这样,你辅导我英语,我给你补数学。我觉得这是个不错的主意。当天晚上就按这个方案去执行,连续一个多月,我先给他讲了单词的记忆规则和一些词头、词尾的意思,他教我数学大题的分类,我给他讲英语语法规则,每天晚上学生宿舍11点关灯,我们两个都要学习到12点多。后面月考下来了,他的英语还是20几分,他对英语彻底失去信心了。而我的数学从之前的五六十分提升到了90分左右。那年补习高考我数学居然考了110多,从拖后腿科目变成拉分科目。而我那位室友,以英语和总分跟前几年差不多的成绩被无奈的调剂去了省内一所普通一本。这件事过去了20年,我现在想起来仍然历历在目,从这件事我就深深的体会到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这两年,我们这个销售建材的公司业绩都不尽如人意,面对客流减少、成交越来越难的心局面,很多导购员、业务员有点懵了,签不到单、没有业绩,公司搞末尾淘汰,很多人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但是公司领导在会上、在各个微信群只是跟以前一样,给大家定了目标,喊着xxx加油、努力的口号,业务员完全没有了方向,业绩始终不见起色,几个月后,自己坚持不下去,只能选择离开。只能说,没有方法指导的一味鼓励,员工的能力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突破。
生活中、工作中,我们听了太多只知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鸡汤式的灌输,殊不知“方法不对,努力白费”,往错误方向的努力最终可能南辕北辙、缘木求鱼。
对那些只知道埋头努力不注重方法的人,我只想说一句:算了吧,没有方法的努力不值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