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十年做个什么生意,可以富养你一辈子

白水有话 2025-02-20 16:53:50

作者简介:白水,专注于:个人成长、赚钱思路、副业实操,教你如何利用个人优势,走出人生困境!

其实,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传统意义上的生意,可以养活我们一辈子,甚至90%的生意都很难坚持10年。

要非得说一个,那只能是“投资自己”。

当今天下,要说谁是最会选择好生意的人,一定有沃伦·巴菲特的一席之地,而他却说:“你最大的资产就是你自己,投资自己永远是最好的投资”。

世界上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都梦想着找到一个完美生意,可以只专于那一件事情,从此一劳永逸,但这现实吗?

很明显不可能,可能很多人依旧不相信,可以一起看下过去的案例。

以王健林为例,从1988年开始创业,在2013年时,曾以860亿美元的资产登顶福布斯排行榜“中国首富”。

万达集团的巅峰时期应该也是2013-2017年,然后受政策调整和市场变化等因素影响,房地产开始走下坡路。

据2023年福布斯公示的数据来看,其资产缩水幅度达到了70%,仅剩100亿美元,并且其名下各类产业也正面临不同程度的困境。

或许你仍旧会说,100亿美元也完全够用了啊,一辈子都花不完,如果换做一个普通人过日子,那确实如此。

但人的欲望是无穷的,只要你拥有了100亿美元,就永远不可能再如往常一样过普通人的日子,要么快速挥霍个干净,要么想着赚更多的钱。

做过首富的王健林,自然也会想着东山再起,但是过去的十多年中,资产却以平均每年近70亿美元的金额缩水,谁能保证未来就不会再继续缩水?

曾经的首富都是如此,更何况我们这种风险承担能力完全不能相提并论的普通人,下面再说一个普通人的例子。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传呼机可谓红极一时,甚至在那个时代就可以卖到2000元一台,很多人也因此赚得盆满钵满。

当时,有不少人以为找到了自己理想中的生意,笃定的认为传呼机将引领未来,自己可以靠着这门生意无忧无虑的过一辈子。

但现实却与之背道而驰,没过几年,时间来到2000年初,由于手机的出现及普及,传呼机的市场迅速下滑。

到2005年左右时,在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就已经绝迹,曾经将其当做一生事业的人们,也不得不重新谋取生路。

求稳的天性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一句话:“人类天性中有一种对安定的渴望”。

人们之所以如此迫切的想要找到一个足以让自己富裕过一生的生意,就是因为追求稳定,我将其定义为“求稳心理”。

在行为经济学中,有一个叫做“状态偏差”的理论,意思是人们面对新选择时,往往更倾向于维持现状,哪怕是新选择可能带来更大的收益,大多数时候也会倾向于稳定的选择。

其实不仅仅是心理,在生理层面也可以对此做出解释,人类的大脑分为本能脑、情绪脑、理智脑三个层面,本能脑和情绪脑因为进化过程的缘故,最为强大。

而在先祖时期,食物的获取难度较大,因此需要尽可能的节省体能,动脑则是很耗费体力的事情,因此大脑会控制我们不自主的选择更节能的生活方式。

“稳定”自然就成为了首选,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将稳定作为首选的生活方式,已经不再能完全适应社会的发展节奏。

所以,需要“求变”。

求变的未来

以前有一个客户给我分享过他的创业经历,可以说是非常精彩,刚开始做生意的时候开了一家面包店,但是经验不足,没多久就倒闭了。

后面感受奶茶火起来,于是开了家奶茶店,当时竞争压力比较小,赚了不少钱,后面快餐加盟刚刚火起来的时候,他又转战快餐领域,也赚了不少钱。

其他陆陆续续做过丧葬用品、P2P、银行贷款业务等等,前前后后赚的钱,少说也得有上千万。

当时,我还问他:“怎么老是换行业?”

他说:“哪里赚钱就去哪里搞呗,时代变化太快了,根本就没有什么能做一辈子的生意。”

是啊,哪有什么一劳永逸的事情,如果有,那一定是遇上电信诈骗了。

赫拉克利特曾说:“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

从身边也不难发现,一辈子追求稳定的人往往最终都赚不到多少钱,反倒是那些敢闯敢干的人,成为了大老板。

说的难听一点,绝大多数人都不是富二代,也不可能亏个几百几千万,顶多就是亏掉自己不多的积蓄,然后继续上班,但却换取了一次实现阶级跨越的机会。

反之,如果一味地求稳,普通人本来就穷,还要追求稳定,难道是稳定的穷吗?

当下,正逢“第三次工业革命”,人工智能技术和自动化设备终将取代现有的很多岗位和生意,如果无法跟随时代发展的脚步,终将被社会所淘汰。

——END——

感谢阅读,记得点个【关注、点赞、在看】,我们下回再聊!

0 阅读:89

白水有话

简介:分享各类读书总结、人生感悟以及一些实用方法论。